“即便我们今晚欢呼庆祝,我们也知道明天将面临我们一生之中最艰难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奥巴马有点烦。
11月7日,菲律宾学生举行游行活动要求奥巴马将驻扎在该国的美军撤走。
在漫长的总统竞选中,奥巴马一次又一次地对美国选民说,如果他们选择他当美国总统,“我们将改变这个国家,改变世界。”11月4日,美国选民选择了奥巴马。现在,该奥巴马兑现他的承诺,“改变这个国家,改变世界”了。摆在奥巴马面前的是一个麻烦重重的世界:两场没有结束的战争,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一个日益变暖的星球,日益紧张的美俄关系,陷入僵局的伊朗核问题……奥巴马那些激动人心的竞选演说,很快就将遭遇严峻的现实。
而对于这个世界而言,47岁的奥巴马无疑是一位“新人”。与过去的7位美国总统不同,他从来没有担任过州长或者副总统职务,在竞选总统之前,他也只有3年的联邦参议员经验。竞选对手抨击他缺少经验并非虚言。如此之多的难题,将考验奥巴马改变世界的承诺;而世人也将关注奥巴马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将根据美国的利益,而非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改变世界”。
新总统的蜜月能有多久? 在11月4日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大胜对手麦凯恩,当选第44届美国总统。支持者的狂热庆祝、多个国家的热情祝贺,标志着奥巴马总统有了一个蜜月般的开头。然而,蜜月总会结束的,奥巴马的蜜月又能持续多久呢?
奥巴马的蜜月源自各方对他的期待。国内支持者期待他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国则期待他能带来一个更加温和的美国。等到奥巴马未能满足各方的期待时,他的蜜月就将结束。而要满足各方的期待,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拥有广泛的权力。不过,在发号施令时,奥巴马也将面临国会、党派以及各利益集团的重重制约。虽然奥巴马曾宣称要“彻底改革华盛顿”,但从选择华盛顿老政客拜登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开始,就标志着奥巴马已经开始向“华盛顿”妥协。在竞选中,奥巴马直接面对的普通的美国选民,为了拉选票,他作出了各种承诺。而在入主白宫后,他直接面对的将是政府各部门、国会以及种种利益集团。他的承诺能否兑现,不仅取决于他的决心,而且取决于承诺的可行性以及各方利益的妥协折中。可以肯定,就像历届美国总统一样,奥巴马不会或者无法兑现他的某些承诺,因此,很多选民注定要对他失望。
在国外,当各国习惯了奥巴马注重合作、相对温和的外交政策后,将会发现,奥氏外交的内核和布什一样强硬:追求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包括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继续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只不过,在强硬的内核上,多了一层温柔的外壳。
奥巴马的蜜月期还取决于他所面临的时局。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当选总统面临如此艰难的局面:两场战争外加一场金融危机。所有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奥巴马本人也已认识到了整个问题,在竞选演说中即呼吁支持者给他时间,因为“我们可能在一年甚至一个任期内都无法达到目标”。
奥巴马说得很有道理,但他无法指望支持者等待太长时间。期待越高,热情越高,就越难以持久,也越容易失望。因此,可以说,奥巴马的蜜月期可能不会持续多久。(记者党建军)
改变国际金融秩序? 奥巴马将会说“不”
韩国总统李明博希望加强两国盟友关系。
在大选期间,金融危机成了奥巴马的“好帮手”,因为他让选民以为,他比麦凯恩更适宜处理经济问题。不过,在当选之前,面对金融危机,除了“改变”的竞选口号外,奥巴马并未提出切实的救火方案,如今,随着奥巴马当选总统,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他自己的问题,而且不是简单的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奥巴马必须决断“如何改变”。
欧洲多个国家已经对奥巴马当选表示欢迎。11月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呼吁奥巴马与欧盟联手创造国际经济新秩序。如果这个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含义相同的话,那就是说,欧盟希望与奥巴马携手共同推翻以美元主导地位为主要特征的国际金融秩序,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地位,同时加强欧洲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发言权。
在这一问题上,奥巴马至今尚未有过清晰的表态。可以说,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任总统之前,奥巴马很可能不会就此表态,因为他的经济班子尚未组成,他也不想提前“干政”。但奥巴马会听取各方的建议。
虽然奥巴马尚未表态,不过,可以预期的是,欧盟的热情可能会被奥巴马泼上一桶凉水,任何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以及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都会遭到奥巴马的警惕和反对。实际上,在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权问题上,奥巴马不可能与布什有多大区别。虽然奥巴马会比布什更为温和,也更强调与盟国的对话和合作,但在关系美国重大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主导权问题上,他不可能比布什作出更多的让步。即使最终在重重压力之下,作出某些妥协,与欧盟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目标仍将相去甚远。
值得指出的是,不论谁当美国总统,在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权问题上,只会接受渐进的调整,无法接受一场萨科齐式的“革命”,除非外部压力团结一致,使美国无法忍受。
“贸易保护主义”? 如果说,奥巴马拒绝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会引来盟国的不满,那么,奥巴马“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方式,则会让更多国家不满,引发更多混乱,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
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国际经济的衰退以及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国国内一直有加强贸易保护的呼声;而在竞选期间,奥巴马曾提出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其中包括重新审视和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产业回流,以保证国内就业等。这些主张为奥巴马赢得了大批蓝领工人的选票。
如今,奥巴马是否会兑现自己的承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比如韩国政府已经开始担心,去年达成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否将被迫重新修订,以适应奥巴马的“口味”;因为在当选总统之前,奥巴马就明确反对该协定,并警告说该协定不会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担心的不止是韩国。如果奥巴马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势必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在已经遭受金融风暴侵蚀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将因此出现更多变数。
对于奥巴马当政可能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担忧,媒体大鳄默多克11月2日曾警告说,奥巴马一旦入主白宫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恶化,因为民主党向来提倡保护主义,这毫无疑问将会是全球化的“真正大倒退”。
两场战争:奥巴马如何收场?
一名美军士兵正在悼念自己的战友。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布什留给奥巴马的两个烂摊子,也是奥巴马不得不继续进行下去的两场战争。
撤离伊拉克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奥巴马的立场似乎是一贯的:反对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竞选期间,奥巴马一再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在16个月内将美军撤出伊拉克。
如今,奥巴马当选总统,而伊拉克安全局势相对稳定,奥巴马很有可能兑现自己的撤军承诺。不过,奥巴马也说过,美军将“负责任地撤离伊拉克”,为他的撤离计划留下了调整改变的空间。这不仅令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上台时提出的“体面撤出越南”的政策。为了体面撤出越南,尼克松上台之初先是扩大了越南战争,然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真正撤离越南。在伊拉克,如果安全逆转,奥巴马的撤军计划会否调整,仍然存在疑问。虽然奥巴马曾表示,不同意美军在伊拉克建立永久军事基地,但美军是否会在撤军的同时“留下尾巴”,即在伊拉克保留某些军事基地和部队,以延续其影响,也有待观察。
对奥巴马来说,快速撤军也有风险。如果在美军撤离伊拉克后,极端势力在伊拉克掌权,美国国内将会出现“谁丢掉了伊拉克”的批评浪潮,而奥巴马无疑会成为批评的对象。
增兵阿富汗 在竞选期间的外交热身之旅中,阿富汗成为奥巴马的第一站。在竞选期间的外交政策演说中,奥巴马承诺,他将把反恐战争的重心转至阿富汗,向阿富汗增派至少两个作战旅约7000名士兵,同时要求北约盟国增兵,以打击塔利班和“基地”势力。实际上,在伊拉克形势好转、阿富汗局势恶化的情况下,美国国内在增兵阿富汗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反对声音。
不过,增兵7000能否逆转阿富汗局势仍未可知。如果在增兵之后,阿富汗局势仍未有好转,奥巴马将面临进一步增兵的压力。
对外政策:奥氏美国更温和?
伊朗、委内瑞拉总统祝贺奥巴马当选。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不仅受到众多盟国的欢迎,而且,就连伊朗、委内瑞拉这样的“不友好”国家也表示祝贺。多国对奥巴马的热情期待,可以反证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失败和美国国际形象的衰落,同时也表明,世界期待奥巴马将改变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一个更加温和而非好战、更注重合作而非单干的美国。
外交路线:合作而非单干 据报道,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与民主党外交专家已经制定了所谓“凤凰计划”,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单边主义为特征的布什主义外交路线。这一计划提出,要恢复美国在世界上的全球领导地位,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强调美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威胁无法通过一国的单独行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实现的手段主要不是通过军事实力,而是软实力、惩戒行动等。
奥巴马在外交上的温和,是在布什强硬政策遇挫后的调整。不过,在美国的温和变脸背后,其重大外交目标却难有改变,比如坚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等。
伊核问题:大棒藏在身后 在2007年的外交政策竞选演说中,奥巴马曾表示,谈判比军事行动更重要,他愿意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领导人谈判。如果奥巴马将这一政策付诸实施,那将是对布什政府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伊朗已经期待奥巴马的这种调整,总统内贾德在1979年伊朗革命以后首次向美国当选总统表示祝贺;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则在投票前就表示期待奥巴马当选。
不过,仅仅看到奥巴马的对话态度远不能了解他的外交政策。虽然奥巴马公开表示,愿意在不设前提的条件下和伊朗总统内贾德见面讨论核问题,但他并未改变布什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即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为此目的,奥巴马曾强调,美国必须对伊朗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可以看出,奥巴马作出了更加温和的姿态,但其目标与布什一样强硬。在其温和的姿态背后,依旧藏有一根大棒。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