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10月31日公布的第19轮液态奶检测结果显示,在这次覆盖了全国27个城市市场上销售的9月14日后生产的72个品牌659批次的检测中,包括蒙牛、光明等品牌在内的液态奶全部合格。与此同时,乳品消费市场也传来回暖消息,在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牛奶供不应求的情况。
政府多管齐下 监管牛奶安全
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看望“三鹿奶粉事件”患儿时曾强调,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把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抓好,“让坏事变成好事”。而在近日对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审议中,就针对三鹿事件特地做了很多修改,其中明确增加了一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1999年开始实施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已在9月18日被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叫停,这只是国家整顿乳业的开始。在接下来几十天的时间内,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19轮的液态奶检测,这么高的密度已经创下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史上的新记录。而检测样本全部合格,“这对于乳品市场的回暖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赵远花告诉记者,“蒙牛现在的市场销售已经恢复到了之前的八成。”
从“三鹿奶粉事件”曝发之初、乳品销售降至冰点,到现在恢复八成,中国乳业遭遇了“过山车”一般的严峻考验,很多国外投资机构甚至发出了悲观的预测。“但是从目前终端销售的恢复情况来看,中国乳业还是有望在短期内恢复元气。”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在严格控制质量安全的前提上,各项增强消费者信心的措施逐项展开。9月26日起,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工商局就多次组织市民参观蒙牛位于北京通州食品开发区的生产基地。从原奶检测,到全封闭的生产线,产品在经过出厂的严格检测之后,再交由权威第三方机构复检……在亲眼目睹了蒙牛从原奶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之后,很多消费者都表示乳企在安全生产上的努力值得信赖,会继续喝奶。
乳业整顿奶源 确保长治久安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后,国务院法制办在短时间内即刻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很多乳企都全力以赴狠抓奶源、落实产品安全。以蒙牛为例,事件爆发初期启动应急措施,第一时间对全国基层奶站派出了8000人的队伍、与国家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驻站,实行“三盯一封闭”的临时管控措施。目前,蒙牛已对全国所辖奶站进行托管,只要蒙牛收奶的奶站,就由企业派出专人经营管理,此外蒙牛还在奶站安装摄像头,给运奶车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让每一滴原奶24小时处在安全监控下。
“为保证奶源的绝对安全,企业在寻求新的奶源建设模式,自建现代化大型牧场。”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表示。据记者得到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在的奶源分为大型牧场、中小型牧场、奶站三种形式。但是现在超过万头奶牛养殖规模的超大型牧场只有五个,还有两个尚在建设中,而这七个牧场全部由蒙牛投资建设。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蒙牛将再建20个万头奶牛以上的超大型现代牧场。
蒙牛目前50%的奶源来自企业自建的现代牧场,这20个超大型牧场建成后,对蒙牛的奶源来说必然是一种历史性的转折。
“照中国乳品市场的增速来看,27个超大型牧场当然还远远不够。”一位乳业专家略显担忧的说,“当每个大的乳企都拥有一二十个大型牧场的时候,中国乳业或许才能走上一条真正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乳企的自建牧场能够提供充足奶源、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尚需时日。一些大型乳品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办法。蒙牛现下实行的“委托管理”方式,就努力在奶农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把奶农和企业置于同一个安全利益链条下。“奶农和乳企一条心,这样才能达到一种‘长治久安’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