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妮、郭宏颖)“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扩大内需,继续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这是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在11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充分表达了沈阳市出重拳、下大气力,以切实措施推动经济增长的坚定信心。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沈阳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截至10月末,已累计完成投资2425.2亿元,增长29.5%,绝对值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会议听取了市发改委、建委等部门的汇报,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会议认为,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下,沈阳市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9.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2%。1-10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5.2亿元,增长29.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3.7亿元,增长55.8%;第二产业投资926.3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投资1455.2亿元,增长34.2%。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持续增长,不仅对今年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为明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特点鲜明,成效显著。一是在去年较高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可突破3000亿元,增长27%以上。二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已完成投资1768.5亿,增长33.7%,占投资总额的72.9%,高于全市增幅4.2个百分点;县域投资发展迅速,共完成投资1078.9亿元,增长35.1%,高于全市增幅5.6个百分点;工业优势产业投资比重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产业共完成投资610.8亿,占工业投资的60%以上;服务业投资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长36.4%,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增高。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1437个,完成投资1708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70.4%。四是房地产开发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完成投资833.9亿,增长46.7%,高于全市增幅17.2个百分点,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一枝独秀。五是投资总量和增速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截至10月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总量跃居副省级城市之首,而且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四位。
会议要求,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明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3600亿元,增长20%以上,以适应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这一目标安排投资计划。
其次,从扩大内需出发,结合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明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确定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铁路、地铁和轨道交通、水利、能源、电力、环保、生态建设、通讯等方面加大投资。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重点产业投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其中要着力增加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要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升工业整体水平;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投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向民生工程投入比例,统筹协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投资。(下转2版)
(上接1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村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第三,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按时达产达效。同时,要积极策划一批新项目,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到实处。
第四,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固定资产投入。一要继续扩大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国内外资本向沈阳聚集。二要从改革入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场化进程。三要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以政府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四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胆探索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五要创造条件,支持地方银行发展,促进银企对接,利用信贷投放拉动内需。六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缩短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春明,市委常委、副市长邢凯,副市长王玲、王翔坤、邹大挺、祁鸣,副市级调研员宋琦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