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梁剑峰近距离直击奥巴马拉票。
我在美国采访总统大选
新快报记者 梁剑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选举——美国自建国以来,很可能一次出现黑人总统。如何报道这一历史性的国际事件,《新快报》制定了派记者现场采访的计划,而我最后有幸受美国国际记者中心(ICFJ)邀请,赴美展开为期15天的美国总统大选深度采访之旅,以最为贴近的距离采访美国大选。
采访名额来之不易
《新快报》作为一张地方报纸,在美国没有自己的媒体关系资源,如果只是派记者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美国进行走马观花的随机报道,报道的质量和持续性根本无法保证。于是我把采访机会的搜寻方向,定在了美国政府可能设立的官方报道项目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到美国官方提供的新闻资源,尽可能地挖掘和深入,保证报道权威性,同时避免新闻同质化。经过一番搜寻,我终于在美国国际记者中心的网站上发现了一个由美国国务院新闻办出资主办的美国大选海外记者访问项目。这个项目是从全球选出50名精英记者,然后派往各个美国大选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州,进入当地主流新闻媒体编辑部,与当地记者进行新闻资源共享,共同进行采访工作。报名的记者要求具备非常高的英语水平、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采访全程无人陪同)和长期的新闻从业经验(10年以上),而且需要自己撰写大选报道提纲。征得报社领导同意后,我提交了报名申请。
接下来就是为期三个月严格的筛选过程。终于,在全球数千份申请中,我成功通过审核,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名获选人之一(另外一人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近距离目击奥巴马演讲
10月24日,我踏上了前往美国华盛顿的征途。在那里,我与来自全球近26个国家的记者会合,随后与一位来自黎巴嫩的资深记者一起被派往战况激烈的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进入当地主流媒体《落基山新闻》报(该报位于世界报纸发行百强之列,编辑部曾多次荣获普利策奖),成为该报的客座记者,拿到了至关重要的大选媒体采访证——它让我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是无往而不利。
在为期15天的采访过程中,我会见和采访了十余位美国官方的媒体顾问和大选方面的专家,采访了上百位选民,拿到了与大选相关的一手材料,发回消息、评论和观察稿件近50篇,并留下了许多非常难得的采访经历。当然,其中最让人激动的还是站在媒体席上近距离目击奥巴马拉票演讲的那一刻。
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过程中,我还临时充当了中国对外的临时交流使节,尽力向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幸运采访到中美问题专家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丹佛幸运采访到中美问题专家赵穗生。由于是在出行的最后关头才获知将前往科罗拉多丹佛市,我对该地的情况基本上停留在百度搜索的基础上。在到达丹佛的二天,我就向《落基山新闻》报的同事们提出,需要一份华裔社区在当地的重要联系人的名单,但他们只向我提供了一个中美交流协会在丹佛的网址。我打开网页后,在上面随便找了一位理事的电话就打了过去。
我非常有运气,一通电话就打到了中美关系专家赵穗生的家里——原来我致电的那位理事恰好就是赵教授的妻子任女士。对于我这个来自故乡的访客,任女士非常欢迎,接下来接连为我联系了在丹佛大学和两所中文学校的采访,我当然也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对赵教授进行专访的要求。任女士后来说,赵教授当时正在中国带团访问,到大选日前一天才回到丹佛,基本上不接受其他人的采访预约。但如果是来自妻子的拜托,则另当别论了。于是,我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专访,并与赵教授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