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黄火青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当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启用印鉴,正式恢复办公。
被选为检察长后,77岁的黄火青成为中国当时惟一一名检察官。从这时起,检察制度在中国重生,至1979年底,各级检察机关普遍组建起来。
如今全国检察机关已有22万余名检察人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翻开了新的一页。
3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光辉历程,检察机关也迎来了恢复重建三十华诞。
打击各类职务犯罪近五年追回赃款240多亿元 数据显示,仅2003年至2007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232616人,提起公诉4692655人,比前五年分别上升20.5%和32.8%。
30年来,检察机关始终以强化法律监督为主线,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积极参与整顿社会治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严打”、反腐败、反分裂等斗争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不断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仅近五年,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共追缴赃款赃物244.8亿多元,为国家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为完善境内外追逃追赃机制,已同55个国家的有关司法机关签订了合作协议。
30年来,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依法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全面强化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有力地维护了司法公正。
完善工作机制检察改革创新不断深入 1995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地方各级检察院也陆续设立反贪污贿赂工作局,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工作步入专门化、正规化轨道。时隔十年,2005年开始,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机构统一更名为反渎职侵权局。
从1989年起,各级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的侦查案件实行了内部制约制度,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2006年起,逐步推行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86%的检察院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一系列制度促使检察机关对于职务犯罪的查处更加规范和公正。
30年来,检察机关始终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改革,狠抓自身建设,检察机关职能不断拓展,法律监督的范围从刑事诉讼扩大至民事审判、行政诉讼领域。
30年来,检察机关以人为本、服务和谐的执法理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2006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增加12项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的工作制度、办案规程等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实行检务公开。自2006年12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三个文件。
近年来,检察机关还通过建立检务督察、专家咨询、特约检察员、检察工作一体化等一系列机制和制度,促进了执法的规范、透明和公正。
加强队伍建设检察队伍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1978年3月,77岁的黄火青被选为检察长后,成为中国当时惟一一名检察官;如今,全国检察机关已经有22万余名检察人员。
199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实施,初任检察员、助理检察员考试暂行办法、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等7个配套规定也先后出台,使检察队伍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随着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和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的创建,地方检察院也陆续建立了相应的检察官培训机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检察人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目前,全国22万余名检察人员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由2003年的39.2%上升到2007年的70.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973人,比2003年增加15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