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动荡,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直接损失不大,潜在损失不容忽视。由于中国金融开放度还不高,“走出去”的步伐也还不大,我国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有限。
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海外机构资产,仅占总资产的3.7%左右。
尽管直接损失不大,但潜在损失不容忽视。中国外汇储备中无论是美元国债还是美国机构债,都面临着在未来可能大幅缩水的风险。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其二,心理打击导致市场情绪悲观,投资增速下滑。通常,金融危机会给投资者带来心理打击。如果说在美国接管“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雷曼兄弟倒闭、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之前,次贷危机的破坏性还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话,那么在这些事件与措施接连出现之后,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对于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与传染性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市场的悲观预期甚至恐慌情绪开始出现。
目前,次贷危机正逐步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扩展。美国三季度GDP负增长,消费更是大幅下滑,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已陷入严重衰退。欧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事实上,由于欧洲银行业的杠杆率甚至高于华尔街的平均水平,其受危机冲击一点也不亚于美国。出于对世界增长前景的悲观以及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心,一方面国内银行非常谨慎,出现了惜贷;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投资也处于观望状态,投资增长受到抑制。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虽略高于去年,但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实际投资增长已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就未来形势而言,投资下滑可能是最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因此,打破悲观预期,树立信心,稳住投资非常关键。
其三,全球增速放缓,外需增长压力加大。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强劲以及由此带动的外需是分不开的。统计表明,过去3年我国外需(净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两成以上,而2007年的外贸依存度更是接近70%。正是这种对外需的高度依赖,在次贷危机蔓延导致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贸易顺差有所下降。顺差下降意味着外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将是负值。尽管我们采取出口多元化战略,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出口增速仍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增幅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出口总量。比如,美国与香港两大市场占到中国出口的1/3左右,但前三季度面向这两个市场的出口剔除价格因素后增长接近于零。尽管就全年来看,由于降低出口退税等刺激出口措施的推出以及国内经济回落情况下进口增幅的下降,今年顺差可能与去年持平,但考虑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逐步显现,明年的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
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范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
保增长的核心是扩大内需,具体表现为增加投资,促进消费。增加投资要靠公共投资与民间投资两条腿走路。促进消费的关键是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当前保增长,要注意处理好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二是扩大内需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节能、环保、改善民生、可持续发展等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承惠)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