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
按照服务型政府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如何保证三段目标的顺利实现,成功构建服务型政府呢?刘玉浦说,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以规范行政权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首先,应该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刘玉浦认为,政府的职能要集中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只有以此为标准来重新界定设置政府的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才能够真正把政府从微观管理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
其次,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确保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精干、高效的公共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要合理划分市区事权,实行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减少行政层级,大力推进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条件成熟时,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取消区级政府,改区、办事处为政府派出机构,实现扁平化管理。”
刘玉浦说。二是实行决策与执行职能分开,推行大部门制度。
刘玉浦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影响,其意义不可估量。深圳此次先行先试,对了我们继续往前走,为他人积累经验;错了我们再改过来,也可以避免他人走弯路。
如何继续发挥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示范作用
五市当家人“亮剑”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面临怎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昨天开幕的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三个特区与两个沿海城市的市委书记都“亮”出了各自的答卷。在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的部署下,出席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副省长,深圳、珠海、汕头和广州、湛江的市委书记、市长,其他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与会代表们,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碰撞。
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构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28年来,深圳闯了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的禁区,闯了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闯了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改革创新就是深圳经验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特区精神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由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攻坚的阶段,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更高的智慧。
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就必须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深圳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以规范行政权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取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先行先试,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完成此项改革,到2013年建成全新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宜居城市
广州正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汪洋同志在广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宜居城市“不仅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物质生活条件,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更要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政治生活条件”。这为广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州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根本保障。
完善重大决策规范化、程序化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广州将)继续实行和完善多年坚持的“三不决策”制度(即对市委常委会的重大决策,坚持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不决策;没有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的不决策;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论证的不决策),切实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点建设项目、大额资金安排都由市委全委会或常委会集体决定)。
凡涉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规划、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本级财政预算的重大情况、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行政区划变更、政府机构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立项等重大事项,均应列入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范围。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先行先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珠海经济特区28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生命线和灵魂,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珠海经济特区的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特区正面临着政策从特殊性到普遍性,改革从灵活性到规范性的历史性转变,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给珠海下了特殊任务,要求珠海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有选择地做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工作,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
珠海将按照总体涉及、有序推进的要求,围绕政府自身的变革,社会和谐和民生改善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通过学习香港经验,按照“大部门”制职能归类和部门优化组合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畅顺、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力争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
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打好“侨牌”,增进汕台往来
汕头因港而立,因港而兴,港口资源是汕头扩大开放的核心战略资源,汕头以加快大港口建设为主线,在增创海港、空港优势上扩大开放。汕头特区因侨而设,汕头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达34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丰富的侨资侨力是汕头扩大开放的重要力量。汕头将全力打好“侨牌”,进一步以侨引资,以侨引智,以侨引外,以侨促贸;积极开展联谊活动,以血缘亲缘、乡情乡谊为纽带,鼓励华侨和国内潮商回家乡投资兴业,关心家乡的社会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汕头还将根据华侨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特点,加强汕头与港澳和东盟区域的合作。
汕头还是台胞的祖居地之一,是我省最靠近台湾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台湾与大陆经贸文化联系的重要通道。汕头将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里程的历史机遇,把开通汕台海上直航、增进汕台人民往来、扩大汕台经贸合作,积极参与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协作,作为汕头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突破口,以扩大开放推动汕头科学发展。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发展深水大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水大港是湛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大型钢铁项目落户建设是湛江后发崛起的重大机遇。湛江市委、市政府将充分发挥深水大港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全力加快推进以钢铁为龙头的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和资源型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湛江港是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全国沿海十二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东、非洲、欧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西南出海大通道。钢铁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多,产业链条长,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拉动经济发展。
2007和2008年湛江引进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宝钢集团两大战略投资者以推动港口体制改革、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发展港口物流业。湛江将依托深水航道和深水岸线等极其宝贵的资源,发挥湛江深水深用的独特优势,构建以钢铁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湛江港改革发展。
湛江将以此为机遇将港口功能从运输枢纽提升、转变为资源配置枢纽,由单纯发展港口运输提升、转变为发展港口经济,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