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11月24日天津消息(记者张梦薇刘嗣冉)记者日前从天津市园林局获悉,天津市盐碱地绿化试点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以来,滨海新区近50万平方米的试点盐碱地中,已经开始长出美丽的花草;百余种生命力极强的耐盐碱植物,目前也正在本市进行驯化。
在科研人员的呵护下,曾经重盐碱的“不毛之地”,如今正在成长为“生态公园”。
据介绍,盐碱地的土质是影响绿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为此,天津市以临港工业区为试点,开展给盐碱地“换皮肤”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自盐碱地表面向下深挖1.2米,更换适宜植物生长的“营养土”,选用绿色环保的生态肥料,进一步中和土壤中的酸碱度,并采用喷淋的方式进行浇灌,尽可能增加土壤肥力,避免酸碱土质的二次形成。
同时,采用天津市自主创新、科研攻关的给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令其“自净”的方式,目前,已经在中新生态城城门景观区试点成功。据了解,盐碱地“自净”技术主要是在盐碱地建排水工程,首先开建砂柱,设另层、盲沟及集水井等,在地下形成网沟系统,其次是利用伏雨进行脱盐,经过一个雨季的脱盐,滨海新区盐碱地的盐碱度可从6%。降至3%。,种植树木和草坪成活率由此可达98%以上。
为给天津市盐碱地绿化提供更多适宜栽种的植物品种,天津市正着力打造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给盐碱地绿化建“生物银行”。在采访中,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已成功引进国内外耐盐碱植物94种,栽培待选苗木13740株,开发出30种盐生植物驯化与栽培管理技术。到明年,园区引进品种将达到400种,并将筛选出10种适合滨海新区发展需要的绿化模式。除此之外,总体规模达100亩、展示盐生植物超过200种、全国最大的耐盐碱植物种质基因库工程目前也正在建设中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