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方案初定
周雪
10年前,为助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应运而生,如今原设定存续期将满,回到前东家怀抱几乎是四家公司一致的首选。
沿着国有银行的上市路径,经过政策性不良资产与商业性不良资产清分,及外部审计、定向增发、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成为一家上市金融企业,是AMC转型的可能路径。
商业化转型几步走
昨日,包括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一行三会、工农中建四大行主要负责人及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一把手在内的相关人等,就AMC转型方案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就AMC转型中的关键问题,如财务重组、业务范围、转型方向等进行了讨论。据悉,在大的方向问题上各部门已基本不存争议,但细节尚需进一步沟通。各部门达成共识后将上报审批,稍后,以股改为标志的AMC商业化转型也将正式拉开帷幕。
按照财政部的思路,AMC商业化转型将分几步走,首先是政策性不良资产与商业性不良资产的清分,然后是财务重组、股改、上市。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除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外均已提出转型方案,相关人士称,可能最早于今年底明年初确定四家公司的转型方案。
据透露,华融的转型方案大致为,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工行出资200亿元,按1.5倍市净率,持有华融48%左右股份;信达则由建行出资237亿元,增加注册资本,同样按1.5倍市净率持有信达约49%股份,而财政部则持有剩余股份控股两家公司。股改后,公司名称分别变更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则将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和商业性不良资产的清分后,引入中国银行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自身资产质量原因及农行尚在股改过程中,至今未提出转型方案。
政策性业务亏损处置难题
1999年,国家为处置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分别对口成立了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当时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设立之初,财政部给AMC设定了10年的存续期。今年8月底,由财政部牵头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推动AMC商业化转型。其实早在几年前,主管部门就或明或暗地指出了AMC的出路——现代金融企业。
按照这一思路,除长城动作略显迟缓外,其余各家资产管理公司步步为营,先后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牌照收入囊中,并入股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涉入混业金融领域,为今日商业化转型铺路。而在AMC未来的业务范围中,信用评级、风险管理咨询、财务顾问,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等十余个领域都是可选内容。
对于风头甚劲的信达、华融,商业化转型几乎只剩下临门一脚。不过,上万亿元的政策性业务亏损,却是AMC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逾越的障碍。
由于AMC在成立时都是以账面价值收购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形成的损失都挂在AMC的账上,因此形成了AMC羞于示人的财务报表。粗略估计,AMC按25%左右的回收率,其政策性业务的亏损将超过万亿元。其政策性资产损失如何处置,也是转型方案中各部门争议的焦点。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倾向的方案可能是,央行5700亿元再贷款从2008年开始停息挂账,亏损全部核销。而AMC向对口商业银行发行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则继续顺延10年,2.25%的固定利率维持不变,财务亏损将通过国有银行上市后国有股东分红、税收,以及将来AMC国有股东分红、减持股份等收益逐年核销。华融、信达甚至测算,其股改后未来10年的国有股东分红将分别达到1200亿、14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