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蒸发了数以万计的财富,却也激起了人们对金融教育的热情。刚刚举行的“花旗—《金融时报》金融教育峰会”,吸引了全世界200多名代表汇聚北京,共议经济动荡时期金融教育的迫切性及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这也创下国内同类峰会的规模之最。
“危机尚未平息,金融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在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兆伦看来,金融知识能让个人有机会为自己营造更安全的未来,同时也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技能。
事实上,金融风暴已经狠狠地教育了广大的投资者。在一度狂欢的赚钱宴会后,人们感受到无知和贪婪带来的彻骨寒冷。账面财富的迅速缩水,全球经济的明显下滑,就业的日趋艰难,提醒着一个艰难时世的到来。不过,挫折更容易让人寻求进步。几乎同时,全球各地的人们开始对金融知识发生兴趣。
记者发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学,“金融风险意识”成了热门的选修课,而关于此次金融风暴的讲座和研讨更是吸引着眼球,连研究生的论文题目都纷纷转向了“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之类。其间,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探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反思金融教育和金融体制的弊端。
显然,中国的高层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今天表示,普及国民金融教育是提高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金融在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金融风险也将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创伤。
因而,提高全民的金融素质,对于金融的稳健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极为重要。
一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曾专门著文提出,人们一定要全面认识深切关乎个人利益的金融领域,要看到它“陌生甚至无情的一面”。在那年的两会上,他也建议,全国的个人投资者,每个人最好都学一些金融知识。“人们谈论最多的事情,往往是最不熟悉的事情。金融也许就是这样。”他说。
不幸的是,当国人还未来得及到书本上学习,市场就提前上了重重的一课。中国股市在攀高至6124点后,一路狂跌至2000点以下。
此时,“十年牛市”的梦呓,尚离耳边不远。多少人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实体经济中,牵连广泛的房市也不乐观,掉头之势也无可逆转。一些人一边在金融风暴中战战兢兢,一边后悔自己没有更早地作出准备。
亡羊补牢犹未晚。峰会上,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表示,现在很多中国人成为金融产品的消费者,但许多人作决策的基础并不是对金融产品和技巧的了解,而是靠机遇和运气。眼下是非常合适的机会,让市场、监管者、金融机构、金融从业者进行对投资者和媒体的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并拥有广泛需求的国家,金融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吴晓灵强调:“在中国,金融教育项目正在开展,我们需要通力合作,构筑最好的金融教育框架,让金融知识能够为每个人所及和所用,从而帮助中国消费者作出更加明智的财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