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2点,半数以上受访者对未来12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持乐观态度
全球消费者在最近12个月面临经济放缓的挑战,持续下行的发展态势让消费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2008年9月-10月,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尼尔森对52个国家和地区26202名网民的调查显示,在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信心反而比上半年略有提升,指数达到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2点。半数以上中国受访者(56%)对未来12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持乐观态度。72%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中国目前并没有进入经济衰退。而在全球范围内,仅有37%的消费者持同样观点。
无独有偶,智联招聘网对6000余名职场人士的最新调查也发现,八成职场人对自己所在行业保持基本信心。但是,金融风暴也多少影响到了职场人的生活消费。调查结果显示,47.4%的人减少了娱乐方面的消费,46.1%的人减少了购物,42.6%的人减少了在外吃饭的次数。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者信心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未来消费需求的趋势,中国的消费者信心不减,这对中国经济“保增长”,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意义。
尼尔森公司中国区董事长柯瑞斯说,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不少国家的消费者受到了影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态势让消费者对进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
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态势和防御能力的强大,显然是消费者信心一个最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特殊的家庭储蓄传统以及中国社会的关系网络,也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储蓄是中国消费者处理闲钱的传统方式。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除去必要生活花销,手头所剩寥寥,是典型的“月光族”。这一比例仅为亚太区平均水平(6%)的一半,而全球“月光族”比例则高达12%。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57%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将把闲钱存入银行。
并行不悖的是,储蓄比例提高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消费者的投资意愿,42%的受访者表示会将生活节余投资在股票、债券和基金上。这一比例为全球第三,仅次于香港地区和印度。
家有储蓄心不慌。中国家庭的储蓄传统就像是家家备了自己的粮仓,即使当年的收成不理想,还能吃老本。所以,经济寒冬的到来并不会马上传导给消费者,也不会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预期。
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以个人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从关系最近的家人到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一层层扩展开去。个人社会关系网既像一个同心圆,同时又相互交叉。当个人陷入经济困境中,亲友往往会及时给予援助,如帮着凑点钱,到家临时住一段,帮着找个临时性的工作等。一方有难亲友支援,广泛的社会支持使个人不至于陷入孤立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老百姓花钱,政府投资更是拉动内需的“速效药”。11月5日,中国中央政府出台了总额度为4万亿元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这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中央政府又一次强力投资。短时间内,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本地的经济刺激计划,4万亿元政府投资膨胀为10万亿元。一系列宏观经济刺激措施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利好消息,也为一段时间内消费需求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持续增长仍是消费者的根本心理需求,而对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才能持续稳定并有所增长。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就业保障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仍是保持消费旺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