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刚:功德碑是对执政为民的反讽
河南省登封市东金店乡东刘庄村村民李怀周牵头,联合乡亲和部分登封市民,在7月11日为登封市市委书记张学军立了一块高3米的功德碑。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等着看笑话。
群众自发为党政官员树碑立传,似乎是感恩戴德的朴素感情表达,何以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是登封官员的炒作之举?
据《文体明辩序说》载,碑的种类有十五种之多,而常见的有六种,功德碑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功德碑,就是论文治武功,赞颂德政善行。这类碑文大都立于被褒扬者活着的时候,是给活人歌功颂德用的,例如李白就曾为韩愈的父亲韩仲卿作了一篇活泼新颖的碑文《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立碑行为的发生,首先说明我们现阶段公务员政绩缺乏一个公开、公平的评价体系,使民间不得不借封建社会的“送万民伞”、“立功德碑”等行为古为今用。
在古代,地方官离任的时候,这个地方的绅商都得表示一点挽留的意思,比较通行的方式是送“万民伞”,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送的伞越多,表示这个官越有政绩。去年,媒体就曾报道过江苏邳州市官员接受送“万民伞”式的迎送仪式。
邳州市“万民伞”式迎送官员以及登封市李怀周们的立碑,如果没有公权力的介入,没有揣摩上级心态溜须拍马的“高人”指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值得发扬或模仿。因为我党一贯宣扬执政为民,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倡导的是公仆精神。张学军书记所做的事情,只是他作为一名公仆的分内之事。他干得不好,民众要问责、追究;他干得好,称职甚至是优秀,也只是无愧于他的职位以及薪酬。如果天下的主人都来为仆人勒碑纪念,以致寰宇碑林处处,那不是巨大的反讽么?
立碑行为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民间对权力还存在着盲目崇拜的心理,缺乏“公权系国民赋予、公权服务国民是义务”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的缺失,恰是民主进程缓慢的注脚。笔者注意到,李怀周名为个人立碑,落款却是“全体干群”,足见封建意识流毒之广。而权力之所以被盲目崇拜,最大的可能是这种权力乃缺乏监督的绝对权力,威力无边;第二种可能是国家对公民的民主教育做得太少,或者教育形式未能深入人心,没有消除民众对权力顶礼膜拜的仰视意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功德碑在当下的存在,都是不合时宜的。其实,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这碑那碑,不如百姓的口碑。功德是什么?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本报评论员吴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