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极科考遭遇最严重的“路阻”
通讯员 薛斌 孙湫祠
本报记者 洪慧敏
早报讯 南极大陆周围多年未化的“老冰”和刚刚结成的“新冰”混合一起,厚达3米多,堵死了“雪龙”号前进的航线。
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遭遇了我国南极科考以来最严重的“路阻”,行进缓慢。
目前“雪龙”号机械运行良好,考察队也为下一步的破冰进行了具体安排,并做好了一切应急准备,根据破冰进度,随时启动新的卸货方案。
国家海洋二所科研人员薛斌昨天传来他的科考日记。
11月23日~25日
步履艰难
雪龙船步履维艰。今年的冰情比往年都要严重,挡在雪龙船面前的是一道又一道的冰坝,雪龙号几次试图逾越,都无功而返。每天我们都能感受到船身剧烈地抖动,但是看看船上GPS定位显示,我们依旧没有移动。
由于海冰阻挡,原定卸货任务无法开展,而引起的连锁效应是,内陆昆仑站的科考和建设队伍出发时间将会往后推迟,这也将影响到整个科考的进程。
11月26日~27日
炸冰失败
南极的天说变就变。这两天,太阳开始闪耀在白色的冰雪和蓝天之间,甲板上原本因为暴风雪而积下的十多厘米的雪半天工夫就没了踪影。
考察队已停止了破冰,准备下船勘探周围的冰是否适合卸货。小伙子们背上冰钻,带上竹竿开始探冰,在雪龙船的周围打了几个眼,探查海冰的厚度。
不多时,雪龙船的周围打了3个20多厘米直径的圆形冰洞。从冰洞边缘可以看到,雪龙船所在的区域冰面由上向下依次是三四十厘米的积雪——一米多的硬冰——近两米的软冰,然后就是海水界面了。厚厚的积雪和硬冰阻挡了热量的传播,太阳虽将积雪削薄了一些,但是破冰仍很艰难。
考察队决定尝试着炸冰。这是雪龙号破冰历史上首次用炸药为船的前行开路。打眼、放置炸药——一切都在雪龙船头几十米的冰面上进行。“轰”——随着一声巨响,冰雪满天飞舞,雪龙船的前面升起了一道几十米高的用冰雪做成的喷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地上除了留下一个一米多深、直径十多米的坑外,冰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裂开,加大炸药用量之后也只是炸开了一道几厘米的口子,考察队无奈放弃了炸冰的想法。
11月28日~30日
软冰消退
前几天连续的晴天让冰面开始变薄,表层的积雪以及海水和冰界面的软冰开始慢慢消退。截至30日,雪龙船又开始破冰,慢慢向陆架边缘冰靠近。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