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赶到上思县,对出土的2口明清时代的巨棺作进一步研究处理。在运输过程中,一具棺椁发生渗漏,流出大量棕褐色的不明液体。
据专家介绍,这些液体估计是土壤里的水分渗透进棺椁的,目前渗漏出来的液体对棺椁内的物件影响不会太大,目前专家正在对这些液体进行研究分析,做好开棺的准备。
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梁宏刚分析,这些渗漏出来的液体也透露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液体没有臭味,估计棺内遗体依然保存完好,因为如果遗体已腐烂的话,肯定有特殊的臭味。
当地出土的由石灰石、粗砂、糯米等材料混合制成的“三合土”明清时代棺椁共有2具,一大一小,估计是夫妻墓。此次发生渗漏的是较小的那具棺椁。当日上午,上思县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将两具棺椁运到上思县剧场内的一间房子保存,以便作进一步的研究处理。由于棺椁十分沉重,工人们用钢管垫在棺椁底部,花了2个小时,一点一点推进室内。此时,较小的棺椁底部突然渗漏出大量的棕褐色的不明液体,液体重量约在10公斤左右。据专家分析,当时工地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在山上挖到这具棺椁时,估计撞击过棺椁,棺椁还从近2米高的地方掉了下来,可能出现了裂缝,经运输后就发生了渗漏。
此前,专家们还想动用医用仪器,对棺椁进行透视,得知棺内物件后,再做出开棺的具体方案。但由于棺椁发生了渗漏,加上棺内遗体和其他物件可能保存完好,因此必须尽快开棺。当日下午,专家们紧急返回南宁,以便联系国内的考古、遗体保护、纺织品保护等顶级专家前来协作开棺。
据专家进一步确认,密封、完整程度如此完好的“三合土”棺椁,在广西来说尚属首次发现,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梁富盈) (来源:防城港日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