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06年,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新一轮开发开放更是强劲启动。
2007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2364.0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6.8%。对天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目前,滨海新区已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国内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引进和启动了丰田汽车、飞思卡尔芯片、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中新生态城等一批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集聚效果好、带动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20多家在这里投资设厂。
滨海新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对外开放门户,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7年,天津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10万标准箱。相继在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地区设立了“无水港”,辐射服务功能向腹地进一步延伸。2007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1290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10倍,其中外地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货值占到56.9%。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铸造了天津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贺京同教授说,天津已经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按照国家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天津正向“北方经济中心”稳步迈进。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信滨海新区将在解决中国经济南高北低、推动经济平衡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共进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滨海新区的八个产业功能区已全面开发;按照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包括金融、土地等在内的十项重点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关注民生民计促进社会和谐
董秀玲1995年从河北农村嫁到天津。她丈夫脑出血下岗后,一家人一度只能靠低保金维持生活。近些年,董秀玲家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多病的丈夫被优先安排到小区看大门,工资之外还有社会保险;2005年,董秀玲有了天津户口;2007年,作为特困对象,她被特批享受天津市城镇“4050”下岗失业人员待遇——不仅进入再就业公司成为正式保洁工,还享受政府每月近400元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补贴。
她说:“做梦也想不到做了40年农村妇女后,我能跟天津市里人一样有户口、有工作、有保险,老了还能领上退休金。这下我什么都不愁了。”
董秀玲一家境遇的改善,得益于天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始终注意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
管理年介绍,天津市在地方生产总值持续以14%的增幅高速增长的同时,每年都要拿出新增财力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民计,重点解决影响百姓生活的各类难题。
近年来,天津社会保障网络基本建立。截至今年8月末,天津养老、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365.7万人和390.2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分别为228.7万、264.9万和194.7万人。但运行中,天津发现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因为无力缴费等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应有的保障。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孔长起说,为了让困难人群既承受得起,又真正享受得到,这些年天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特困家庭的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全额补助,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以稳定就业、减轻负担。
他还透露:明年,天津将实行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年天津一直坚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房改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从1999年起步探索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至今,天津已形成包括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在内的四项保障制度,预计到今年底,天津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将达到12.9万户。2.9万户城市最低收入人群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吴延龙介绍,今后5年间,天津还将投入200亿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565万平方米、38万套,相当于全市五年商品住房建设总量的34%。五年间,全市将新增受益家庭45万户,几乎相当于此前5年的7倍。
新华社记者 邹兰
(新华社天津12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