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反映新北区春江镇安家大米有异味,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王伟成在帖文上批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处理,并请把处理结果报他。根据市长指示,新北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在对出现类似情况的绿南村、安家村、黄城墩村的农户自产稻米按市价敞开收购的同时,先后对稻米质量安全组织了四个批次的检测但“异味”问题尚未定论。11月22日,新北区政府会同市粮食局按规范程序再次抽取了16个样品送交省粮食局粮油质量监测所检测……
这是常州市政府《市长与网民》回应小组12月3日发布在常州门户网站“化龙巷论坛”“每月一告”的内容之一。
在这份“每月一告”中,常州市政府还告诉网民,他们正加强收购管理,既不让“问题”大米流入市场,也不让农民遭受损失。同时,政府还将进一步对涉事区域的水、土、气进行环评检测,查明事情发生原因。
常州市政府的网上“每月一告”以及与其相呼应的“每周一报”制度,是11月3日与网民同时见面的。这一天,市长王伟成在写给网民朋友的信中公布了市政府的这个决定:从11月份开始,建立《市长与网民》“每周一报”和“每月一告”制度。市政府成立《市长与网民》回应小组,负责把常州各网站上网民们对全市发展建议、社情民意、工作建议等方面发表的重要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并原汁原味地编印成《每周一报》,印发给市政府领导,由市长们负责处理;同时,还负责把《每周一报》的处理情况,按月在全市各网站上向广大网民告知。他向网民保证,他会重视通过网络同“广大市民沟通、交流和对话”,自己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到各网站走走”;凡是用他的名义作出回复的,都是自己动手“让一个原原本本的我与广大网友平等交流”。
对于此举的动因,有人认为,市长王伟成是在处理10月6日“化龙巷论坛”中网民slala带有人身攻击的帖子《造BRT到底好在哪?谁受益了!》中受到的启发。当时,王伟成采取通过网络公开回复,而不是指派公安机关处理的办法,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得到网民的广泛好评(本报曾予以报道)。
但记者注意到,早在《市长与网民》开通之初,市长王伟成就在博文中写道:“网民就是市民,网友就是朋友。”他要在网上“建造一座政府与市民沟通交流的桥梁”。
他说,常州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有多大?有4375平方公里,517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167万,他们也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大家庭就要发扬民主,重要的事情要请大家来讨论。他认为,“和而不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真实,我们惟有通过互信、沟通、交流、对话,才能走出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直至建立网上信息“每周一告”、处理结果“每月一报”制度,他就在网民的47个帖文上提出了如何吸收和处理的意见,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帖文中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认真地作了研究和处理。例如,对发展公交的问题,网民们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和建议,对此王伟成和分管副市长朱晓敏十分重视,会同建设局、公交公司作了多次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市公交优先三年实施方案。
而网民在网上发表了“强烈建议改造拓宽清潭路”的帖文后,王伟成和两位分管副市长以及建设、公安部门的负责人到实地察看,分别乘坐这条路线的公交车亲身体验,并在吸收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清潭路改造拓宽方案。还有网民反映强烈的花之园、蓝天、都市桃源等小区附近修建11万伏变电所的问题,王伟成和政府分管领导以及供电等部门作了多次研究,最后形成了“优化整合,合理布局”的方案,使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也许是感到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和沟通还不够完善,有些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未能及时地吸收和处理,处理结果的反馈还不很透明,这才有了《市长与网民》的“每周一报”和“每月一告”制度。
记者从网上看到,目前市政府的网上“每月一告”已发第二期。在这两期“每月一告”中人们可以看出,市长王伟成对13件帖文的批复及问题解决的进度,其间既有设计市政建设的宏观建议,也有“渣土车穿越小区,灰尘、噪音扰民”和“开发商建设超高商住楼侵犯相邻居民采光权”等微观问题,甚至还有对患病网友“凯子”“我想有个家”愿望的关心。
常州市政府的“每周一报”和“每月一告”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肯定和赞赏。有网友发帖称,“强烈支持常州市政府与民对话的精神”、“是政府管理理念的进步”。但也有人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劳驾”市长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该办、能办的事也要市长过问。真悲哀!”
记者以为,真不应该悲哀。因为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以加强领导干部对政府部门指挥和督促,并解决具体问题,不正是市长们应该做的吗?难道我们想让王伟成们做甩手掌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