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辉煌50年
本报记者 莫小松 本报实习生 黄文浩
刚刚举办完第六届月柿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莲花镇广场并没有安静下来,一排排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让这里再次变成欢乐的海洋。“我是在网上知道恭城月柿的,这里的柿子在全国可是出了名的,看来这次我又不虚此行了。
”看着满载月柿的卡车,来自浙江的李占奎师傅脸上挂满了笑容;和他一样喜形于色的还有坐在红岩村自家小洋楼门前的瑶族大妈祖月珍,她伸出四个手指喜盈盈地告诉记者:“我有四个儿子,都住在这个村子里,家家都有小洋楼,大儿子前不久还买了一辆别克小轿车。”把李师傅的快乐与祖大妈的幸福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红岩村这满山遍野红彤彤金灿灿的月柿。殊不知,30多年前当地曾流行一个顺口溜:“一队二队顶呱呱,三队四队烧泥巴(砖瓦),五队六队刨柿花,七队八队靠国家。”而红岩村正是七队八队。强烈的历史反差让红岩村人对政府,对月柿一直怀着特殊的感情。
穷则思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红岩村人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村民们上山垦荒种月柿,屋前屋后建栏养猪,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城里的农业技术专家下村传授种植月柿的技术,村民们也摸索出了一套优质、高产、管护的技能。他们利用沼渣、沼液给月柿施肥,生态肥的使用和无公害标准化技术的普及,让“恭城月柿”名声大震,一时间远销港澳和日、韩等东南亚国家。尝到甜头的红岩村人如今已把月柿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七百多亩,月柿俨然已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怕不怕有一天柿子不好卖了?”面对记者的提问,莲花镇党委书记欧阳军辉掷地有声地说,“不怕!我们这里有好几家果汁厂和果品加工厂,还有赏柿、摘柿生态旅游业。第一届月柿节就接待了近百万的游客,光旅游收入就三百多万元!”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象红岩村这样依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致富的农村还有很多很多……
广西是一块得到上天恩赐的宝地,特色农产品众多,如何将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广西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编制了甘蔗、柑桔、香蕉、桑蚕、食用菌等八个优势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动,引导、扶持、组织三管齐下的方式推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此外,广西还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活动,通过重点扶持10家大型龙头企业,壮大100家区域骨干企业,发展1000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10000个专业屯,以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推进,农产品区域布局也进一步优化。在广西,河池等五大桑蚕优势区产茧量占全区的83.8%,22个糖料蔗优势区域县产量占全区的84.5%,水果产业形成了桂北柑桔、左右江流域香蕉、桂南和西江流域荔枝龙眼等优势产业带。
除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百色市右江河谷,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绽放光彩。田东县是科技园区覆盖县之一,虽然已是十二月份,但是田东县的芒果树林里却飘出阵阵果香。这是由国外引入中国并经筛选培育而成的“四季蜜芒”。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在自然条件下普通芒果物候期为2至4月份开花、5至8月份成熟上市。而科研单位通过对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核心技术的研究,实现了该品种秋季开花冬季结果的突破,这一成果有效地弥补了市场的空缺,据介绍普通芒果售价仅为每公斤五元左右,而四季蜜芒每公斤则高达12元。
在广西,农业生产良种良法已全面普及,科技创新亮点纷呈。“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大型科技活动在广西累计推广良种一千多个,粮食作物“三免”技术和经济作物的“三避”技术全国首创。2002年以来广西累计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面积五千六百多万亩,增收节支近四十亿元。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切切实实地过上了好日子。八桂大地上山窝窝里的屯屯寨寨就像开在田野间的一簇簇花团,甜蜜而幸福。
大新县霞山屯原本是一个黑水河边的边远小屯,村子地处低洼,村子和田地饱受雨水或洪水的浸淹,苦不堪言。近年来,霞山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走上了“种蔗为主,养殖为辅,务工为补”的富裕之路。富裕起来的霞山屯人更是迫切期盼改善居住环境。2004年结合崇左至大新二级公路建设的契机,县镇政府积极引导群众整体搬迁,建设新村。他们还请来了广西自治区设计院为村民们规划新村。如今的新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式居民楼房,而且村里还有环村道路、村委办公楼、篮球场、广场等基础设施。在村委办公楼里村民们定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农村书屋建设已小有规模,现代远程教育网也成为村民们学习提高的工具。村里还成立了由九个人组成的村民自治理事小组,大家共同决定村里的大小事务。
农业强了,农民富了,新农村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尽善尽美。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大力推进农村试点建设,先后涌现出能人牵头模式、生态旅游模式、企业带动模式、产业引领模式、政府整村推进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模式、城镇发展模式七种模式。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开展联手共建活动,探索出产业推动、设施拉动、骨干带领、文化引导、企业带动、政府扶持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组织协调、多方参与、资金使用、村民自治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