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政治博客这个平台的“托举”,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个体有了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然而,并非每个个体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因此,对待政治博客界面上的民意表达,我们应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和辩证的思维。
作为新媒体,博客成为网络时代倍受关注的“闪亮之星”。作为一项新技术和新媒介,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人们通过对社会时政要闻的政治博客表达,已经成为监督政治、影响公共决策的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和新渠道。
从“最牛钉子户”到“山西黑煤窑”、从“华南虎照”到“孙春龙博客公开信”,面对这些在权力与民意之间的PK较量,政治博客民意表达成为不可忽视的有力存在。在这个所谓的“全民博客”时代浪潮下,通过对话语权的重新释放和分解,人们似乎品尝到了政治博客民意表达的甜头,更有人高呼:“这是一个民意狂欢的时代!”
毫无疑问,借助政治博客这个平台的“托举”,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个体有了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他们更是获取了“社会性”身份的认可,随之以“政治主人翁”的身份切入世间政治生活,并围绕焦点政治议题进行民意操练,发挥其独特的“政治监考人”的角色。然而,并非每个个体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更何况是以匿名的方式在言论相对宽松下的政治博客社区,因此,对待政治博客界面上的民意表达,我们应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和辩证的思维。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舆论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样的道理,在群体关系更加复杂的政治博客空间,各博客群体以各自立场形成的民意表达,也会生成积极和消极的舆论价值导向。以最近发生的“10·11”哈尔滨命案为例,一开始各博客主体群情激愤,强烈谴责警察滥权施暴,政治博客民意偏向了被打死的22岁大学生。但是,随着现场监控录像的公布以及对身份的“挖掘”,政治博客民意出现了大转折,成了“六提辖打死林衙内,警察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然而,在记者新闻发布会上对博客传言逐一核实,并证明死者没有高官背景之后,政治博客民意又开始出现倒戈,再次转向受害者。显然,政治博客民意表达在这起命案中发挥着舆论操控和幕后推手的作用,如果我们一味简单地相信政治博客界面上的这种“性情式的民意”表达,政治博客民意的价值偏离与变异必将误导社会大众。
当前,从政治博客发展的趋势来看,政治博客界面上的民意表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警惕政治博客“民意”妖魔化下“多数人暴政”情况的发生。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政治博客群体,因话语权的重新回归显得异常的亢奋和激动,尤其是彼此独立的政治博客群体在网络空间的聚集,总会受到其他用户的暗示和感染,并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错误逻辑的导向下变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这种以“民意”为借口的正义寻求可能沦为多数人的暴政。
其次,要认识到政治博客民意扩散下“不信任政治”现象的发生。前段时间,各大媒体对周正龙“华南虎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尤其是网络博客媒体,广大博客用户甚至以“公民记者”的身份全面关注事态的发展,在网上掀起了监督打假的舆论浪潮。就在广大博客群体对“华南虎照”事件莫衷一是的时候,又出现了对“嫦娥一号”卫星发来的第一张月球照片真假的热议。显然,这是政治博客民意扩散下的结果。但是,如果任由这种强烈的民意无限制地蔓延和扩散,其必将引发“不信任政治”现象的重复出现。
此外,要意识到商业模式运营下政治博客“民意的扭曲”。当前看来,各大博客托管运营商都遵循市场化运作的规律,而追求利润和效率从来都是商业运作模式的本质所在,正是出于这种商业目的的考虑,政治博客界面上的民意表达有可能被无所不在的商业利益关系所侵蚀和封杀,政治博客民意可能出现扭曲。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部教师)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