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市公安消防大队组建于1995年12月,始终驻防在吉首市。该市地处湖南省西部边陲,坐落在湘、鄂、黔、渝4省边区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是中国革命老根据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也是全省惟一的少数民族县级市,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点市。该市下辖7个乡、5个镇、3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30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吉首市消防大队成立后,克服地处“老、少、边、远、穷、山”的困难,在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三基”工程发展机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突破消防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瓶颈,全力推进消防工作正规化建设和管理,开创了系统建设和消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大队先后被公安部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04年,大队所属吉首市消防中队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2005年,大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被省里授予“全省文明窗口单位”称号;2006年,大队被公安部消防局确定为基层建设示范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公安部消防局授予“公安消防部队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3次。现在,吉首市消防大队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对外推介的一张“名片”。
铸造精兵 人才摇篮 吉首市公安消防大队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文化育警,确保“军魂”薪火相传,从而练就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精兵。
政治建警,吹尽狂沙见真金。长期以来,大队党委善于抓住根本,围绕中心,坚持用科学理论凝聚“一班人”,始终保持队伍政治和思想的高度统一,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队历届班子精诚团结,表率作用强。大队领导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无论是日常站队集合还是抢险救援,总能看见他们当排头兵冲锋在前的身影。大队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做到每周两个半天的政治学习,定期开展专题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并为官兵开设了“心理状况帐户”,开辟军营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专栏。通过教育帮助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强化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官兵的灵魂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升华,部队呈现出了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勃勃生机。
从严治警,争创一流不松懈。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佳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大队建立了正规化的管理秩序。多年来,该消防大队从一日生活到车辆装备的定人定位、从官兵的请销假到每日的卫生检查、从大练兵的奖惩制度到官兵的日常考评,都无一例外地有着明确的规定,拥有着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全队官兵高昂的士气、整肃的警容和到位的礼节。形成了以干部为核心、以骨干为重点、以士官为中坚力量的管理体系,形成了部队管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大队“无一人违纪,无一人掉队、无一起事故”的三无局面。
文化育警,软硬兼顾暖人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大队充分利用区域文化优势,大力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他们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齐头并进。近几年来,大队在硬件建设上共投入近千万元,购置了各类特种抢险救援器材300余件套和11种个人防护装备及云梯车、高喷消防车、重型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照明车等装备,成为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装备最先进、最齐全的大队;大队在软件建设上以周末育才学校为平台,以聘请专业教员、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为手段,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引导官兵立足岗位自学成材,达到“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成才”的目标;同时,大队还加强了军人俱乐部建设,成立了军乐队、舞狮队等群众文艺队,做到了重大节日有晚会、周末有活动、每季度为官兵过集体生日,令官兵们深深感受到部队的温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吉首市消防大队成为培养人才、多出人才的摇篮。从这里服役或退役的官兵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鄢生智,“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敖敏,“全国优秀青年团员”熊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十大灭火救援尖兵”张铮,“全州十大杰出女性”黄黔湘等先进个人。同时,从大队官兵中先后有两名师职干部、26名团职干部、89名官兵考入学校深造,47人次分别荣立部队和地方政府的二三等功。
苦练精兵 赴汤蹈火 练就扎实过硬的消防本领,以适应新时期灭火救援战斗的需要,是吉首市公安消防大队从严制警的落脚点。大队每年都要开展实战性极强的岗位大练兵活动,针对公众聚集场所、化工抢险救援、房屋倒塌救援等进行实战演练。科技强警,科学施训,大胆进行训练改革,不断创新训练手法,进而把兵练精、练活、练强。在2006年,全省消防部队“三能”对抗赛中,代表湘西参加4×100米接力赛的队员都来自吉首市消防大队且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2008年,在省消防部队大比武中,大队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在州支队的大练兵竞赛中,各中队官兵不怕困难,苦练本领,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大队先后获得5次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第二名,在省消防总队组织的执勤岗位练兵考核验收中,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06年9月7日,中队官兵圆满完成了湖南省“三基”工程推进会业务技能演示任务,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领导和省消防部队各级首长的一致好评。
该市消防大队历来以善打硬仗著称,在一次次灭火抢险行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人民亲切地誉为“山城卫士”。据统计,近5年来,吉首市公安消防大队扑灭火灾600余起,完成社会抢险救援268次,抢救遇险群众79人,挽回经济损失两亿元。尤其在2002年“3·2”黄磷爆炸火灾、2004年“6·23”抗洪抢险、2007年“8·13”凤凰堤溪大桥桥梁坍塌事故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中,官兵们临危受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无一人退缩,成功地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涌现出了敖敏、张铮、熊星等灭火勇士和功臣。
执法精兵 共建和谐 随着吉首市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潜在的火灾隐患日益增多。面对一个拥有城市人口20多万的城市防火工作,只有5名防火监督人员的大队选择了迎难而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大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亲民、便民、利民措施,实行窗口服务,公布了办事程序,实施了便民利民措施27条,便民承诺10条,尽最大可能方便群众。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平安”行动和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消防产品质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一系列消防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切实改善了吉首地区的消防安全环境。特别是对省、州挂牌督办的关厢门大市场、民营小区工贸中心两大市场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了全面整治,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整治领导小组,仅关厢门隐患整治就先后召开整治专项会议30余次,在湘西贫困地区,大队督促各方投入近2000万元整改火灾隐患,对整个社会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德夯苗寨是吉首市的一个旅游风景区,保留了最原始的木房与民俗,价值连城。但因为木房成片,消防隐患突出。大队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3万元,为村民购置了灭火器,在村里设置了防火公约、防火标语及警示牌,使得苗寨百姓安居乐业,这些设施如今已成为吉首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大队把消防工作的范畴向社会广泛延伸,深入开展了农村消防工作试点、平安社区创建、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导等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社会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为推动吉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消防安全保障。
在大队不懈的努力下,全市火灾形势比较平稳,已经连续8年未发生特大火灾事故,为全市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叶红专,市长宋清宏在大小会议上多次由衷感叹:“消防官兵不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拥政精兵 鱼水情深 几年来,大队始终不忘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始终把强化官兵为驻地群众服务的意识作为部队教育的主旋律,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当作第一选择。大队积极开展“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2211”工程活动,创建了“警外之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照顾孤寡老人和资助困难学生的接力棒在消防大队从来没有间断过。老人杨永妹、徐三妹,孤儿石爱心、高慰红、符成群,下岗职工庄世宫,大队先后将这6位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和下岗职工列为长期定点扶助对象。平时官兵定期走访慰问,逢年过节专程将他们接到队里团聚,让帮扶对象倍感温暖。大队还开展了“1+1”帮扶活动,仅教导员一人扶助了两名贫困生。
多年来,吉首市公安消防大队20余次为州聋哑学校、凤凰县消防希望小学捐款,20余次走访定点扶贫对象,累计捐物捐款5万余元。同时,大队先后和州光彩艺术团、州聋哑学校、吉首一中、吉首大学等16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共育关系,先后有官兵30多人次担任8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好风扬帆正当时。吉首市消防大队全体官兵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凯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褒奖。如今,大队全体官兵倍加珍惜荣誉,牢记宗旨,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迎接新一轮挑战,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扬帆起航!
文/图 谭凯文 杨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