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2月11日专电 题: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侧记
新华社记者李大宏、沈汝发
举办文化节、成立群众艺术团、兴建文化中心……近年来,福建南安市蓉中村整合本村资源,借助外力共建,走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基层文化建设之路。
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与许多闽南农村一样,蓉中村的乡村文化曾经相当贫乏。“茶余饭后就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甚至赌六合彩、搞封建迷信活动。”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说。
李振生说:“农民日子好了,对文化有渴望与追求,就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他们,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蓉中村整合企业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内容,在全村举办文化节,表演拍胸舞、南音、火鼎公婆、凤坡跳鼓等富有闽南特色的文艺节目。
“自打有了文化节后,原来村里的旧习俗,像"佛生日""割香"等迷信活动少了,跳舞、唱歌、打腰鼓健身这些健康活动多了。”李振生说。
蓉中村还组织成立了群众艺术团,包括腰鼓队、舞蹈队、柔力球队、太极球队、南音队等,各队都有专人负责,专人教授。
为了丰富各个层面的群众文化生活,蓉中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立少年书画兴趣小组,陶冶青少年文化情操;组建女子腰鼓队,丰富妇女业余生活;开展老年人门球比赛、柔力球健身赛,将老人们从牌桌上拉出来。
日前,记者在蓉中村文化中心乒乓球室采访时看到不少村民在打乒乓球。57岁的村民李茂生说,他经常过来打乒乓球,一周三四次。他原来很胖,患有高血压,现在体重减了5公斤,血压也比较正常了。
另外,蓉中村还举办了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以及乒乓球、篮球等各种体育比赛,引导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方式。
“两馆一中心六小区”搭建硬件平台 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配套,1999年,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南安市美术馆相继落户蓉中村。
据李成智公众图书馆管理员李颖红介绍,图书馆的少儿图书一共有近一万册,每天都会开放,可以免费借阅,“学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管理员有时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同时,蓉中村兴建了文化中心大楼,内设乒乓球室、棋牌室、阅览室、电脑室等,配备了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器材。
文化中心吸引了不少群众参加活动。南安市国光中学体育教师李桂林在乒乓球室免费教村民打球,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民都很重视体育锻炼,下午和晚上村民很多,有时还要排队等球台。
为了推进全村文化建设的深入,蓉中村创建了6个文化活动小区,分别配套建设了排球场、门球场、康乐球室、乒乓球室、棋室等休闲娱乐场地。
另外,蓉中村在福建省图书馆的支持下还建成全省示范点的农家书屋——“蓉中书屋”,内有1.2万多册金融、农技、文化等各类书籍,为农民提供免费阅读服务。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活动平台,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文化、娱乐生活。”李振生说。
探索新型文化建设模式 蓉中村读书重文蔚然成风,连村警务室都设有阅览室、阅报栏。由于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活跃,蓉中村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村、福建省村级文化建设示范点,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
蓉中村人多地少,全村2581人,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这个村矿产、水利等各种资源都很缺乏。
“正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依托文化发展,整合本村资源,借助外力共建,蓉中村创建出"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模式。”蓉中村所在的梅山镇党委书记倪跃鹏说。
担任蓉中村干部12年的李振生介绍说,本村整合的资源包括:政治资源,通过凝聚党员队伍,激活组织力量,主导蓉中村文化建设的方向;经济资源,以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村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形成石油化工、陶瓷工艺、塑料制品等行业辐射发展的格局;人才资源,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2007年,蓉中村的工农业产值达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福建省农村前列。
李振生说,借助外力实行共建,是蓉中村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另一种形式。单靠一个村,资金、人才都比较有限,通过走共建之路,借助外力,可以使群众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与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共建,蓉中村把大学搬到家门口,利用学院的师资,为农民培训电脑、财会、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村民李坤峰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研制出用废煤渣、废塑料做建筑模板,代替原来的木板,获得了国家专利。
通过与南安电力公司共建,蓉中村推进了电气化建设。南安电力公司为蓉中村村企用电设备进行义务检修、免费培训电工、赠送科技图书和电脑,协助蓉中村建设文化中心。
通过与泉州市农行共建,蓉中村得到资金保障;与商会共建,得到经济支持;与省文化厅共建,得到文化和艺术指导;开展军警民共建,完善村级治安联防网络……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认为,经济先行是基础,可以富民;文化引领可以凝聚人心,完善伦理道德。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了乡村和谐。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