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落后生产力进行“大扫除”
□本报记者 汪令来 严丽梅
今日看点
■广东出口依存度高达90%,金融危机下广东出路何在?
■广东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追赶的目标是韩国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让身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省区之一的广东,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广东经济正面临怎样的冲击,广东的发展转型如何继续,一直在媒体聚光灯下的“广东制造”如何渡过难关、实现产业升级?……对此,日前特地前来广东调研的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力挺当前广东面临金融危机的应对思路,并指出市场机制已开始作用,广东正面临产业大洗牌。
广东出口依存度高达90%
金融危机更严峻
羊城晚报: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广东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是,随着广东本身的发展,特别是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您如何判断当前广东发展所处的状态和环境?
胡鞍钢:广东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既是广东成功的一个来源,也是广东现在遇到问题的一个来源。比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用出口依存度来比较,广东已达到90%,全国是30%多,韩国是42.5%。韩国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冲击。因此,当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广东的一体化程度更高时,这次金融危机对广东来讲就变得更严峻了。
我想,广东受到的冲击,现在还只是刚刚显现出来。全球金融危机最后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广东最后到底会受冲击到什么程度,都存在不确定性。
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重要机遇
转型就像“换衣服”
羊城晚报:近年来,广东一直在谋划发展转型。但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有人却开始忧虑了,您怎么看?
胡鞍钢:发展模式是有依赖性的,有路径依赖,还容易被锁定。因此,没有危机时大家都不愿意转,有了危机时才会迫使它转。我同意汪洋书记的说法,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来说是“危”,但如果能开拓出科学发展模式,就是“机”。这句话点到了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地转型。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孩子不断地成长,需要不停地换衣服。
30年来,广东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出口导向政策,现在做大了,大到什么程度?我们一算也吓了一跳:出口贸易额已排到全世界的第九位。到这样的地步,如果我们还是单一的政策,就像是穿着原来那么小的衣服,就会被束缚。另外,广东本身不断地变为出口机器,也遭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御。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要发展,就需要调换自己的“衣服”,从“小号”到“中号”再到“大号”。广东改革开放已经“三十而立”了,只有找到和你的发展相适应的衣服,才能有进一步发展,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转型并非现在才开始说的。10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不过,近几年这个问题被进一步强调了。因为大家越来越清楚,继续靠这样的模式下去是真的不行了。
因此,广东要充分利用这次扩大内需,把本地区扩大内需作为机遇,更重要的是把全国的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重要的机遇。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