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曹晶晶
黄武
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农场插队,1977年参加首次高考因体检不合格落榜,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1982年分配到广州市司法局任公职律师,后任职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
1995年,律师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办律师事务所逐渐改制为个人执业,时任广州司法局副局长、分管律师工作的黄武是广州律师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之一,但当时他却向司法局的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
“我想做一名自由的律师。”
上山下乡
每天“玩泥”烧制瓷碗
30年前,他带着时代的荣耀迈进了大学的校门;30年后,他和他的同学大都已成为中国法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从今天看来,1978级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今年国庆,黄武回到母校西南政法大学,参加了恢复招生30周年和1978级入校生纪念活动,身为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的他和来自全国的同学们一起重温了大学快乐时光。
黄武一个月前参加了潮汕家乡小学同学的聚会,很多当年的同学都来了,他们都当过知青,而其中的很多人大都回到了家乡,或做生意,或当工人。30年弹指一挥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而高考,彻底改变了黄武的命运。
1976年高中毕业后,与许许多多的青年学生一样,黄武走上了上山下乡之路。在粤东韩江边上的潮安县赤凤公社知青林场陶瓷厂,黄武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把瓷土洗净去沙滤出泥块,然后用双脚把松散的瓷土搅和成粘质的瓷土,烧制成品后,他还要把重达142斤的瓷碗挑到韩江边上装船。
除了每天干农活、挣工分外,黄武眼里的未来也越来越模糊,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记得开始,恢复高考的消息只是在知青间偷偷地传,“以前上大学都是保送的,现在真能自己考了吗?每天干农活不是长久之计,要为今后找个出路啊。”黄武就是怀着这个想法,半信半疑地报了名。当时几乎来不及复习,黄武1977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一次高考,结果虽然入了围,体检却因为色弱而落选。
误打误撞
因好奇考进西南政法
虽然落了榜,但1977年的高考给了黄武极大的震动,他随后向领导请了假,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半年后1978年的高考开始报名,在填报志愿时,这个从小学就爱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男孩子填了中山大学与武汉大学的新闻系,但在最后一个志愿栏上,他却鬼使神差地填上了西南政法大学。“那个年代谁知道法律为何物,当年的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栏后面标注了“绝密专业”4个字,招生人数也比较多,我填报这个完全是出于保险和好奇的心理。”
考完试后,黄武开始了焦急地等待。当看到许多人都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黄武的心都快凉了。在当他不抱希望的时候,一封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来了。对于高考的成功黄武认为:“在那个时代,大家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问题是当时代给了你一个机会后,如果你敢于一试,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想当律师
领导苦劝下放弃梦想
如果说当年的高考给了黄武一个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那么在许多年后,命运的安排让他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一个下海“赚大钱”的机会也曾经摆在他的面前。
1982年,黄武毕业分配回到了广州,在广州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处做公职律师。“那时是"吃皇粮",律师的收入一成不变,律师的价值得不到真正的体现。”但好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律师体制改革开始萌芽,眼光敏锐的黄武也看到了时代变革带来的机遇。在1995年,律师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办律师事务所逐渐改制为个人执业。时任司法局副局长、分管律师工作的黄武是广州律师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之一,但当时黄武却向司法局的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我想做一名自由的律师。”这个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单位领导却极力反对。局领导一次次地把黄武找来,语重心长地“说服教育”,努力挽留他。“律师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你这一走,不是"动摇军心"吗?”后来,在单位领导苦口婆心地劝说下,黄武最终放弃了下海的念头。
“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当时那个决定了,还是自己不够果敢。其实当时并不是为了发财,而是想给自己一个个性能得到发展的空间。”现在,对于这个当过公职律师,又是前律师协会会长的政府官员而言,“自由遨游”已经成了几乎不能实现的梦想。至于今后,黄武说:“谈不上什么远大的理想,在自己的岗位上,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办事,自由自在地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对话黄武
两次提到同一希望司法改革尽快推进 问:你曾经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答:好像没什么大的梦想,如果硬要找一个,就是当年插队时希望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问:实现(未实现)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答:乐观,有勇气去尝试。
问:过去30年最快乐、最苦涩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答: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尝试推进改革时,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最苦闷的就是当你认为正确的、应该去做的事情却没法去做。
问:对人生产生过迷惘吗?
答:就是犹豫当律师还是当公务员。
问:你对现状满足(不满足)的理由?
答:既满足也不满足。我希望有一个平稳的工作,但又希望司法改革尽快推进。
问:你认为自己各方面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吗?
答:还可以吧。
问:未来30年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说起来有点假,但我真的想多做一些事情,促进依法治国。
问:你最渴望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再次降临?
答:我有幸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变革和法制建设的进程。然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司法改革的步伐还是慢了一拍。前几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再一次把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希望决策层能够快速地推进司法改革。
30年大事
1988年“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提出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幷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时代标签
下海
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人不满于现状,转而经商,称之为:下海。
“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许多人员原本是政府机关人员,他们放弃有保障的就业体系而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这也说明一种勇气。人们对商人从事的行业有“商场”、“商海”之称,故而下海这个说法沿用至今。
下海原指出海;戏剧界中,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充当娼妓,妓女一次接客伴宿。90年代,指国营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辞职或留职停薪,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办厂的活动。现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商。
(责任编辑:徐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