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
王福海:缉毒战线拼命三郎本报见习记者 张亮 本报记者 徐伟
有一段时间,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大伙要小心点,禁毒支队来了一个很厉害的支队长,千万别犯到他手里。
这个令不法分子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支队长名叫王福海,现任西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
1992年7月,王福海从原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分配到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虎台派出所任一名社区民警,整天和子孙不孝、邻里不和、夫妻打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打交道,可王福海乐在其中。
社区工作不显山露水,有不少人坚持不了几年就放弃了,可王福海依然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有人说他傻:如果你把这份努力放在其他工作上可能早就成名立业了。可他笑着摇摇头说:“我从没有把社区工作当作任务来做,而是将它当作是一种乐趣来对待,我乐在其中,我和社区居民是一种朋友关系,把老人当长辈,将小孩当子女,把同龄人看作兄弟姐妹。”
2006年8月,王福海到任西宁市公安局担任禁毒支队支队长。缉毒警察是“刀尖上跳舞的人”,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穷凶极恶的毒贩,更多的是那些因毒品失去理性甚至人性的瘾君子,尤其可怕的是有些瘾君子还是传染病和艾滋病患者,缉毒警察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可能。
2007年1月,一个以张某、季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在西宁大肆贩卖新型毒品麻古。为了将其一网打尽,王福海带领民警对犯罪团伙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守候、监控。终于在6月3日凌晨,将刚从郑州购买毒品返回西宁的贩毒嫌疑人季某抓获,其同伙张某、何某也同时落网。随后,王福海带领民警马不停蹄来到郑州侦查,最终在郑州警方的配合下一举捣毁了这个毒品加工厂,缴获冰毒15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
2006年8月,西宁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决定,在禁毒支队组建专业缉枪队伍。在人员、装备不能及时补充到位的情况下,王福海迅速从现有民警中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缉枪大队,积极组织摸排制贩枪支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带领民警投入到缉枪工作。
今年3月,缉枪大队获取一条非法制造贩卖枪支、子弹的线索。在此后的5个多月里,王福海率民警七下甘肃临夏,多次赴乌兰、祁连、共和、循化等县侦查,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这起公安部督办的“3·14”特大制贩枪支案破获,捣毁制枪窝点5个,追缴各类涉案枪支38支,子弹48发,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16年来,王福海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更是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妻儿。民警们说:“王支队长干工作不要命。”王福海却笑着说:“搞侦查工作,就得有点拼命精神,就得有点闯劲,要不然,那一块块硬"骨头"怎么能啃下来?”
寇连善:牧民群众“保护伞”本报见习记者 张亮 本报记者 徐伟
提起青海省曲麻莱县,“进得去,出不来”的顺口溜,高原人都能脱口而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缺水少电,交通、通讯不便,很多人因为恐惧不敢来,而坚守在这里22年的寇连善却不愿意走。
“难道你在那个鬼地方还没呆够吗?”好心的朋友劝他趁身体尚无大病赶紧离开。长期的摸爬滚打,42岁的他过早地落下了腰椎骨质增生的毛病,疼痛时坐着站不起来,耳朵、手、脚多处患有冻伤。而面对帮他联系到省城工作的亲友的催问,他却急了:“我对这里有感情,我寇连善生来就是为守护江河源头吃苦的!”
寇连善,男,藏族,1986年参加工作,1994年调入曲麻莱县公安系统,先后在麻多乡、巴干乡派出所任民警、所长,2004年11月任曲麻莱县公安局副局长至今。
在基层,邻里纠纷、夫妻离婚、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矛盾时有发生,也是处理群众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寇连善总是一张热情的笑脸,耐心倾听群众诉说,认真分析原因,人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作牧民百姓的“保护伞”。
团结村有个孤寡老太行动极为不便,家中只有一顶缝补无数次的破旧帐篷。寇连善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定期去老人家里送面粉,打扫房间。老人感动地说:“寇所长,你的工作很忙,你就忙你的工作吧,我这把老骨头还行。”寇连善坚定地说:“大婶,维护好全乡的社会治安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是照顾你也是我们这些党员干部的责任,你就别再跟我说这种客气话了。”
2004年7月7日,在曲麻莱县秋智乡格麻村发生一起持刀杀人案,受害人为母女两人,母亲被刺8刀,女儿被刺14刀,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案发整整两天两夜后曲麻莱县公安局才接到报案。当时担任曲麻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队长的寇连善一接到案件,立即组织人员成立重案组,自己开着破烂的北京吉普车与同事一起赶赴案发现场,勘查现场,分析案情,展开追踪。7月的内地正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但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曲麻莱县却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车不能行时用手推,饿了啃包方便面,渴了吃把路边雪。经过两天三夜,在雪地中跋涉400余公里的艰难追踪,寇连善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在曲麻河乡昂拉村将犯罪嫌疑人擒获。
群众一见到寇连善就亲切地称他为“寇老师”,而很少叫他局长。担任公安局副局长以来,虽说工作单位到了县上,可一年还是至少有200多天在乡下度过。在曲麻莱县的任何地方,只要寇连善去,工作格外好做,很多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