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即将结束,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半年任期也接近尾声。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国总统萨科齐可谓出尽了风头。从年初抛出“相对大国论”到年中成立“地中海联盟”;从打破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孤立、积极介入中东到两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斡旋两国冲突;从借全球金融危机之机带头挑战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再到最近顽固会见达赖挑衅中国,萨科齐无疑成了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明星”。然而,这些“政治秀”最终都惨淡收场,不是无果而终就是留下恶劣的影响。
“相对大国”论昙花一现 本报综合报道1月18日,萨科齐在爱丽舍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传统的外国驻法使节新年招待会。萨科齐就任半年多来常常语出惊人,这一次也不例外。他说,冷战结束后一度形成的“单极世界”局面已经结束,数年前流行的“超级大国”一词也已过时,未来30年至40年内,世界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何谓“相对大国”?萨科齐认为,这个新概念是相对于“超级大国”而言,中国、印度等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俄罗斯逐渐恢复元气,为形成一个“新的大国合唱的多极世界”创造了条件,而欧盟如有政治意愿,也可以逐步在其中成为“最积极的一极之一”。
在萨科齐看来,21世纪各大国之间需要考虑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对这些国家而言,“敌人”和“对手”等概念已经过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竞争”和“角逐”关系转化为“负责任的伙伴关系”、如何建立“更符合实际的21世纪国际新秩序”。萨科齐还认为进入“相对大国”时代,任何一国对其他国家的直接干涉将日益受到挑战。
在萨科齐眼中的“相对大国”时代,法国的定位究竟如何?他认为,“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一极之一”。言下之意,素来以依托欧盟谋求大国地位的法国也可成为“相对大国”。他说,未来的“相对大国”时代,法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一年有太多政治舞台,轰动一时的“相对大国”论此后就被萨科齐打入了冷宫。
“地中海联盟”不见眉目 本报综合报道
早在竞选总统期间,萨科齐就已抛出了“地中海联盟”的构想。这个联盟将由地中海沿岸的欧盟成员国和地中海南岸的一些国家组成,法国将在这个联盟中充当带头人的角色。
虽然最终版本的“地中海联盟”与萨科齐的初衷大相径庭,但当首届“地中海联盟”峰会今年7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时,还是让萨科齐挣足了面子。来自43个地中海南岸国家和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巴黎,又是参加地中海峰会,又是出席法国国庆庆典,巴黎仿佛成了地中海国家的中心,让萨科齐大大风光了一把。
不过在未来的运行上,“地中海联盟”却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并不是所有地中海国家都愿意加入这一联盟。其次,在“地中海联盟”内部,叙利亚与以色列、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积怨甚深,再加上错综复杂的历史和宗教问题,使得它们之间的分歧绝非短期内能够解决。第三,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欧盟成员国也是“各怀心事”。
显然,在7月13日之后,萨科齐就渐渐失去了耐心。眼看着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期限日渐逼近,被认为是轮值期间的这项“核心计划”却还困于成员国间在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分歧而看不见眉目。
执掌欧盟留下“烂摊子”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7月1日,法国开始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到了12月31日,闪亮了6个月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上象征欧盟旗帜的蓝底金星灯光将熄灭。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总统的身份,萨科齐在调解俄格冲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姿态高调。然而,萨科齐给欧盟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一方面,作为萨科齐开始执掌欧盟时的重要任务,《里斯本条约》的批准如今正遭遇瓶颈;另一方面,作为欧盟发动机的法德关系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法国刚坐上轮值主席国的宝座,萨科齐就信誓旦旦地表示,力争在年底法国任期结束时通过《里斯本条约》。但今年头几个月似乎一帆风顺的《里斯本条约》在6月12日的爱尔兰公投中受到否决,欧盟领导人目前并未就如何拯救条约拿出办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兰日报》7月1日援引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话说,在爱尔兰否决之后,《里斯本条约》已变得毫无意义,他现阶段不会签字批准条约。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的办公室也宣布,克勒将暂缓批准条约,等候德国法院对试图阻止德国批准条约起诉的判决。萨科齐则强调,《里斯本条约》批准进程应该继续,但是离明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时间已经不多。
法国在任欧盟主席国期间最大的一个失误是:萨科齐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冷战”给法国人的自鸣得意蒙上了一层阴影。德、法两国在一些政策上的分歧泾渭分明,是近20年来所没有的,两国首脑明显代表了两个不同国家的发展方向。随着欧洲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欧盟“三巨头”间的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法德这对“铁哥们”渐行渐远,而一贯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的英国却成了被竞相拉拢的对象。
俄格冲突调停矛盾尖锐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8月份,一场局部冲突又让萨科齐十足过了把“政治强人”的瘾。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与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在该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俄罗斯随即出兵介入该区,俄格冲突由此爆发。随着俄格冲突逐步升级,萨科齐8月12日以欧盟轮值主席的身份前往俄格两国进行外交斡旋,双方在其斡旋下签署了和平协议,从而避免了俄格冲突进一步升级。9月7日,萨科齐与欧盟高官再次前往俄格两国进行斡旋,以确保停火协议得到执行。通过会谈,双方最终达成俄从格鲁吉亚境内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周边地区撤军的协议。在俄格关系方面,欧盟打出“促和”牌已初见成效。两次斡旋,不仅让萨科齐在世人面前成功塑造了“政治强人”的形象,而且让法国成为俄罗斯与欧盟对话的优先对象。从而使法国在处理欧盟与俄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在关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问题上,欧盟与俄罗斯之间还存在着原则分歧。第三轮格鲁吉亚问题国际会议12月18日在日内瓦结束,与会各方未能达成协定。显然,俄格冲突的根本问题远没有解决,俄欧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依然尖锐。
会见达赖伤及中法关系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媒体12月14日发表文章说,萨科齐发挥其“实用主义”的强项,在化解金融危机、俄格冲突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其“口无遮拦和突发奇想”的作风则进一步被全球所了解,与中国因达赖事件交恶成为败笔。
萨科齐自上台以来,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强烈的投机心态:一方面,他想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他利用所谓的“人权议题”、“西藏问题”制衡中国,以换取法国国内某些利益团体的好感,实现政治加分的目的。
11月13日萨科齐接受某杂志的“政治勇气奖”,即兴宣布将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一位法国评论人士指出,这一切像是一时冲动,法国总统府没有为此做好准备。12月6日,萨科齐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中方的一再严正交涉,执意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在波兰与达赖进行了会面。对于欧盟来说,法国的行为导致中国民众对欧洲的好感度降低,从而影响中国与整个欧盟的经贸合作。据法国媒体统计,萨科齐或影响至少350亿美元法国对华合同。
“救市英雄”
鲜有作为 本报综合报道
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9月宣布破产,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大火也逐渐蔓延到了欧洲。作为欧盟轮值主席的萨科齐此时俨然以欧洲的“家长”自居,要带领欧盟各路兄弟灭火。他先是召集德、英、意领导人搞了场欧盟四国小型峰会,紧接着又主持欧元区15国领导人会议。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萨科齐的“雄心”也不断流露。他声称要对这场危机的肇事者“追究责任,绳之以法”,并高呼彻底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推动建立“有序资本主义”体系。一方面,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同前往美国“逼宫”,“迫使”布什同意召开全球金融峰会,另一方面,趁亚欧峰会之际,希望说服亚洲国家在华盛顿峰会上助其“夺权”。11月15日,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华盛顿召开,萨科齐可谓风光无限,俨然扮演着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这已经是法国自7月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召开的第五次特别峰会了,欧盟有望创下峰会召开次数的最高记录。”德国一家周刊称。有美国报章援引伦敦经济学家、欧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卡蒂娜·巴里什的话说:“对萨科齐而言,这是种狡猾的战略。在极度缺乏信心的时候,政治家需要给世人留下负责任、有能力的印象,但萨科齐一次次召集峰会,提出的却是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建议。”
英国有媒体评论认为,从欧洲历史传统角度来看,法国一直希望扮演全球性大国的角色,现在对法国来讲是一个机会,但萨科齐的表现却超出了本国的能力,“他在试图以目前二流的法国国力扮演一流国家的角色”。英国媒体称,萨科齐在华盛顿峰会上的风头被布朗盖过,因为后者被看作是一个更“老练”的救市英雄。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