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中国故事——廖晓义

  《中国故事——廖晓义》

  上天安排廖晓义和四川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像预先画好的一个圆圈,30年间,背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历了世界五大洲之后,廖晓义再次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

这个年过半百的瘦弱女子,要依靠民间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一个理想家园。

  她是一个哲学硕士,一个环保志士,但今天的她更愿意称呼自己为:一个中国公民。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个看似普通的身份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所期待的公民社会尚在成长之中,我们所倡导的公民精神尚在培育之中。

  那么,廖晓义又是如何在30年间领悟这一切的呢?

  2008年6月,汶川大地震后一个月,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的负责人廖晓义来到地震灾区。灾难给她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创痛,也把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带到了这里。

  被这些志愿者所感动的廖晓义说:我觉得在5•12汶川地震以后,整个中国民众都发动了的感觉,那个时候,真的是让我看到了一种公民参与的力量。

  在被称为中国公民社会元年的2008年,无数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四川灾区。此前他们的社会身份各不相同,他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他们的财富能力各不相同。但在2008年5月,并没有任何人发出任何号令,他们把平日里放不下的都放下了。

  在几乎被震毁了全部房屋的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廖晓义想要建起一个生态家园。她给自己的这个梦想取名为“乐和”。

  乐和家园,包括绿色生计,就是建立乡村的生态经济;绿色生活,建设乡村的生态民居;绿色伦理,建立乡村的公共空间,包括文化活动、书院、活动站等;还有绿色参与,建立村民自我管理的生态协会;绿色养生,建立能够弘扬中医文化的乡村诊所;绿色安全,是包括从山体保护、水源保护到垃圾分类的整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是廖晓义的生态文明理想。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对于20年前的廖晓义来说,还是一个前所未闻的陌生名词。1988年,朋友方玲的一篇论文,在她的生活中掀起了波澜。

  方玲认为环境跟人的活动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人类需要与环境友好相处。这个在今天已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显得势单力孤。方玲同学的论文并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但有的时候,能影响到一个人也许就够了。

  那是廖晓义第一次了解到西方工业文明给地球造成的灾难,而且是毁灭性的灾难。那个时候廖晓义开始对西方文明的走向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1993年5月,廖晓义飞赴美国,在这个千万里之外的国度,廖晓义看到了一种新生活,很多民间环保组织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发挥作用的中间,人们也在收获幸福。

  1995年,廖晓义回国。第二年3月,一个将对未来十几年的中国环保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民间组织——地球村问世了。

  1998年,廖晓义做出了一个即便在今天都会让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的举动。她填写了《志愿放弃美国绿卡登记表》,在理由一栏里她写道:留在中国搞环保。

  多年以后,廖晓义这样说:“中国就是我的家,我就是这块土壤里边的一粒种子,最后你得回到这块土壤。我回国来的这些年,我确实觉得很充实、很饱满。”

  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已成为北京地球村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受到奖励的是在能源领域进行专业报道的优秀媒体记者。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伸男先生的到来,让2008年的颁奖典礼显得格外隆重。

  就在环保人士们聚会的时候,廖晓义接到了一个令她焦虑不已的电话。电话来自四川,她正在筹备中的乐和家园遇到了大麻烦。在她已经选定建造乐和家园的大坪村,有人正在山上开山炸石。生态被破坏了,生态家园还怎么做呢?

  廖晓义压抑不住激愤之情,在主持论坛时她潸然泪下:“今天来,这是反战,反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战争,反的也是人对自然的战争!”

  第二天,廖晓义飞赴四川大坪村。

  与矿主的直接交涉毫无成效。廖晓义又找到了通济镇党委的领导,商谈关停石灰矿的事。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个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已经能和一方政府的官员坐下来平等对话了。

  廖晓义认为,生态文明是在灾后重建的,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和一个不可持续的,最后形成一堆矿区废渣的做法比起来,要在这里面做一种权衡和选择。

  但作为地方父母官的镇领导考虑的却很实际:两边的稳定性我都必须注意;两边的生计我都必须思考。能不能找一个平衡点呢?

  石灰矿开采是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很多人的现实生计;而生态问题毕竟不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在柴米油盐上。类似的两难抉择是中国许多地方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环保活动家廖晓义经常遭遇的困境。

  商谈没有结果,矿山还在继续开采。但廖晓义没有放弃。十多年从事环保的经历已经磨练出她的韧性。她知道:要改变人的观念,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早在1996年,廖晓义创办的地球村就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和绿色社区的实践。

  现在廖晓义已经不记得在四年的时间里,自己和同伴们到底重复了多少次同样的话,也记不确切,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看他们的目光变得友善和理解。

  他们就这样打开了一扇通往公众的大门,也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影响公共事务的力量。

  2000年时,正在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市把建设绿色社区写进了申奥报告,并作为一项政策颁布实施。

  廖晓义和地球村随着之后的一次次环保行动而渐渐为世人知晓。

  像追寻信仰一般执著于事业的廖晓义,已经学会前进的策略。

  廖晓义觉得她正在努力地学习传统的像太极这样一种智慧,想要开矿这样一种既不环保也不健康的产业尽快停止,就应该尽快地推动其他的像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手工业这样一些绿色生计的产业能够起来,这边一起来了以后,那种不可持续的像石灰矿这样一种产业,自然就会被替代。

  廖晓义打算首先扶植传统的手工业以代替石灰矿开采,然后按环保理念统一规划,在大坪村建起一批生态民居。她就这样向所有的村民一遍遍地解释自己的计划。

  有时候,能影响到一个人就是成功。

  村民们开始自发地聚在一起。他们商量着,准备清理好地震的废墟,把可以用来建生态房屋的木头先收集起来。对大老远跑来帮助他们的廖晓义,他们信任她。

  2000年6月,在创办地球村4年后,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环保人士”的廖晓义获得苏菲环境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得到这个有着“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国际大奖。

  评审会对廖晓义的评价是:永远不知疲倦地推动中国公众参与环保运动,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改变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大?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廖晓义和无数个中国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8年时,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已有3000多家,其他各种民间组织和不同领域的志愿者也在悄然壮大。

  一个公民社会开始孕育生长。就在廖晓义为乐和家园寻找资金的时候,整个中国都已经行动起来了。

  有人这样写道:“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些情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孕育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大地的觉醒吧。”

  2008年9月,廖晓义又一次来到大坪村。这一回,她带来了两家大型基金会为乐和家园提供的200多万元建设资金以及她从西安、昆明、成都等地请来的建筑专家。在这里,他们的名字是志愿者,他们的身份是中国公民。

  根据廖晓义和建筑专家的预测,到2009年夏天,乐和家园的生态民居将全部完工。到那时,以刺绣产业、生态旅游为支柱的生态经济也将初具规模。

  乐和家园的建设开始了,但是,大山上石灰石矿的开采还没有停下来。

  廖晓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决定在山上的帐篷里长住下去。

  廖晓义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决心和信心。因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她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是一个人。

(责任编辑:王玲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廖晓义 | 方玲 | 乐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