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康厚明》
【解说】
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作为今年两会一个特别的亮点,45岁的康厚明和胡小燕、朱雪芹一起,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
1978年,中国还没有农民工这个概念,只有正式工和临时工,正式工肯定是城市户口,而临时工可以是市民,也可以是农民。
在永川县永红机械厂,16岁的康厚明当了半年多的临时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灰,提灰桶,或者帮师傅们收拾工具。
当时带康厚明出去打工的,是他的大姐夫张铭怀,他是村里的一个木匠。
过去,中国农村有许多手艺人,每到农闲,这些工匠们常常会被安排到城里做工,为公社、也为个人挣点活钱。
【采访】出来打工后,要把钱交回生产队去,那个时候公社男同志一天工分十分,就是我们现在的两角多钱。
【解说】
康厚明兄弟姐妹共有七人,除了二姐,其他人都到城里打过工,是一个典型的打工者之家。打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而打工者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他们一家人的感受也最真切。
198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县镇。这表明从1958年就实行的禁止农民进城务工的规定,第一次出现了松动。
这一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一下子突破了2000万,是1958年到1978年20年总和的20倍。对于这个突然涌现的群体,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雨林在《社会学通讯》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农民工”一词,随后,这一称谓被广泛使用。
每天收工后不管多累,康厚明都要坚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虽然康厚明绝口不提这样做的原因,不过,每个人都能意会到他的想法。
农民工离不开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由自己选择,康厚明想要改变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对农民工的基本印象。
当选为人大代表后,康厚明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康代表”。为了能在电视观众面前显得更体面,在去北京开会前,“康代表”还特意花187元买了一套新西服。
对于“人大代表”这四个字的含义,康厚明正在学着理解,虽然他一再坚持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但显然他已经很难回到过去了。
作为重庆700万农民工的代表,只要农民工兄弟有困难找到他,“康代表”就责无旁贷!
【解说】
涂泽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巴福镇钟鹤村的农民,2006年11月15日,在当地的一家企业打工时,因公摔成重伤。
为了治疗,涂泽均一家花费上万元钱,然而,打工的企业在支付了一千元钱之后,便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虽然法院也作出了判决,但企业拒绝执行。
【采访】涂泽均女婿施俊
两会召开前夕,《重庆晨报》对我们重庆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相关的一些介绍,当时我们看报的时候,就发现其中一个代表是农民工选出来的代表,我爸爸的事,可不可以找康代表帮我们反映一下。于是,第二天下午,我就试着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解说】
2008年两会之后,康厚明带着涂泽均的材料,来到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他虽然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位不幸的工友,但他知道,法院执行局的局长汪霞一定会帮他出点子,甚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汪霞也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在汪霞的努力和关注下,半年后,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2008年7月,涂泽均一家从重庆市南岸区法院拿到了应得的赔偿。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们决定做一面锦旗,送给康厚明。
但没想到是,看起来平易近人的“康代表”却坚决不接受。
【采访】康厚明
实际上我不赞成他们那种感谢方式,买什么东西,锦旗什么东西,我非常地不愿意。
【解说】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逐渐累积的社会性难题,一个人大代表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想彻底解决,也许需要全社会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在儿子和老代表们的帮助下,康厚明提了四个建议,圆满完成了代言两亿多农民工的神圣使命。
【解说】
工资待遇、住宿条件、职业病防治,这些都是今天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们时时都要面对的困惑,但令康厚明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下一代已经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康厚明的儿子名叫康钦华,今年20岁,目前在一所计算机学校读书,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对父亲,康钦华非常尊重,但他并不想重复父亲的路。
【采访】康钦华
这就是我爸爸修的桥,我每次从这里过都感到很亲切,我也感到很自豪。我不走我爸爸原来的路,我想学我现在学的软件,我想当一个软件工程师,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开一个自己的软件公司。
【解说】
2008年的盛夏如期而至,天气越来越热了。康厚明服务的重庆城建集团决定给农民工的宿舍安装空调,为了省钱,康厚明主动提出来自己动手。
同十几年前比较,他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已经很满足了。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仪式隆重举行,山城又迎来了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高潮。
第二年,在大姐夫张铭怀的说服下,康厚明组织了村里的三十多个农民来到重庆城建集团市政一公司承包工程。
2004年2月8日,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第一次肯定了农民工对城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对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康厚明说不清楚,但对于自己生活的变化,他看得明明白白。康厚明常说:“农民工不怕受苦,就怕受气”,只要不受歧视,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
2000年的时候,工程队为重庆开发区的地下管道做排水沟。由于排水沟的旁边紧挨着一个湖泊,因此,工程难度相当大。一天,大雨滂沱,眼看着排水沟下面的工程设备就要被雨水和湖水淹没了。
突然,康厚明扑通一下就跳下去了,当时水已经是一人多深,非常危险,那个水也不是清水,全是泥浆水,眼睛都看不见,耳朵里面全是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又有两三个工友跟着跳下去,终于把五台水泵弄起来。
这一幕,至今还让很多在场的管理人员感动不已。但除了口头表扬,康厚明当年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他也没有期望能得到什么,对于一个农民工而言,康厚明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日子在一天天地继续,工作也在一如既往地重复。6年后,2005年4月,康厚明意外地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个时代并没有轻易忘却这些身份有点尴尬的普通劳动者。
【采访】康厚明
像我们以前,就是连一个先进也没有机会评,因为它以前没有这个政策,政府也没有怎么考虑,我们农民工的群体还属于被遗忘的群体,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就是我当劳动模范,感觉到非常意外。
有了这个意外,接下来的故事就合乎情理了。
【解说】
2008年2月,康厚明和胡小燕、朱雪琴一起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群体有了自己参政议政的直接代言人。
三个农民工代表分别出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大西南,而这几个地区,正是中国农民工最集中的地方。
这些背井离乡、渴望融入城市的打工者向理想又迈进了一步。
康厚明决定明年去北京参加人代会时,继续提交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议案。在城里,他们的岁数一年年大起来,艰苦的职业会给他们带来意外的疾病,他们的孩子要上小学、上中学、考大学,他们遇到的难题还有很多。康厚明知道,所有这些都要靠一步一步的努力来解决,他得用好自己手里的人大代表证。
回首三十年的打工历程,康厚明感慨万千。
【采访】康厚明
前面二十年是我们农民工打工非常辛苦,我们农民工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多的是辛酸,,最近十年变化非常大,尤其现在这五年变化非常大,各个方面的待遇都得到了提高,政府也非常重视我们农民工这一块,为我们农民工解决的问题比较好,在各方面政策,还有生活待遇都提高了很多。
【解说】
夜深了,康厚明还在写着《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议案,目前这份议案已经收尾,他准备把这份议案带到2009年春天的人民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