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龙安志之美国人的中国梦
30年前,中国的大门再次向世界敞开,中国与世界开始了新的对话。虽然想要深入地进入彼此的情感和思想,30年还显得过于短暂,还需要经历更为漫长的接触与了解,但就在那个时候,一位美国青年怀抱梦想来到中国,在这片充满了热力和开拓者气质的土地上,他为了认识中国而留下来,因为在中国创业而富有,因为融入中国而触摸到了中国心灵。
他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龙-安-志。
1981年6月,龙安志第一次来到中国天津。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凭借流利的普通话和对中国的了解,龙安志进入了美国人开办的马世达律师事务所,这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份职业。
1983年,马世达律师事务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工作卓有成效的龙安志也到了北京。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来,龙安志头上“中国通”的光环也越来越耀眼。1987年,26岁的他成为英国丹顿霍尔律师事务所中国事务部的负责人,在讲究资历的西方法律界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任用。
这个美国人在中国创业的真正起步,还是在16年前的1992年。
这一年,许多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龙安志看到了巨大的机遇在向他招手。一年后的1993年,他注册了南龙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
一大批跨国公司,柯达、拜尔、西门子、爱立信都曾经是他的商业伙伴。
德国邦特色公司看中了中国日化产品“活力28”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通过龙安志的公司与中方商谈合资事宜。没想到双方的头一次谈判就谈崩了。
但是,紧接着出现的矛盾看上去简直无法协调:企业引入德国设备后,不再需要那么多人,70%的人要下岗。中方希望德方负责安置,而德方认为自己无此义务。
此时需要一个智慧的决策来缝补双方的利益缺口和文化差异。
作为律师、谈判者、顾问、双方协调人,扮演着多元角色的龙安志提出了一个方案:新建一个公司吸纳下岗人员,生产配套材料,为企业服务。
龙安志本着互惠的精神,创造了一种平衡中国国情和外方利益的新的合作模式。这一突破很快得到了中国有关部门的肯定。在那个下岗成为大问题的年代,“活力28”的模式无疑让中方和外方都觉得眼前一亮。
1989年,龙安志受邀担任老挝中央银行顾问,他借鉴中国经验,为老挝拟定了渐进式的金融改革计划。随后,他又应邀来到越南。
龙安志借鉴中国经验,协助越南中央银行有效地控制了越南盾的贬值。
龙安志的《中国的世纪》一书于2001年出版。在这本40多万字的书中,他特别邀请了8位中国部长、28位跨国公司总裁和中外专家,用详实的数据、确凿的案例分析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肯定了龙安志的预言,他说:“如果中国的经济按照现在的轨道发展下去,她在21世纪将是最强大的。”
2001年3月16日,为龙安志新书作序的朱镕基总理接见了他。
这一切使龙安志以一个资深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的身份登上了事业的顶峰,成为众多跨国公司争相延揽的“明星”。而此时龙安志又有了新的生活目标。
1995年,经过漫长的法律程序,龙安志的南龙公司购买了位于北京东四的一座残破四合院。
1998年、2000年,龙安志又拥有了两座旧四合院,同样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修缮。
三所四合院让龙安志在北京过得十分舒适。
购买四合院、修缮四合院、享受四合院,龙安志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