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病症 法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观念总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将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毕竟要有一个过程:依法决策还没有完全替代拍脑袋决策,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一些地方和行业还存在特权意识,积淀在一些领导干部意识深处的封建意识、人治思维遇有适当气候还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远的如人治导致灾难的“文革”之痛;近的如孙志刚案、佘祥林案等案件的教训……
专家处方 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和化解,而化解矛盾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
从历史文化来看,人治在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可谓根深蒂固。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有众多的相关社会因素是与人治相纠结而与法治相对立的。因此,在当今的某些地方,沿袭人治还比较容易,而推行法治还倍加艰难。因此,要彻底消除人治,实现法治,绝非易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任务,它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努力才可能完成。然而,中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又急切地要求我们迅速消除人治,彻底实现法治,这也就自然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方面,历史的人治还在现实中延续,另一方面,未来的法治更被人们急切地呼唤,于是根除人治、树立法治也就成为了众多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呼声。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声,这是历史进步的呼声,相信在这一呼声之中,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中国必将彻底根除人治,全面树立法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卓泽渊
干部感言 中共江苏射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童健:依法行政,既要充分行权,又要循规蹈矩;既重行权结果,又重行权过程;既要公平,又要公正;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如果领导干部都能真正树立这个新观念,大大提高法治化程度,就不仅可以减少矛盾,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