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8日讯记者郄建荣“十一五”时间已经过半,但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减排目标完成并未过半,任务仍十分繁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近日在出席中国环境报创刊25周年纪念会上这样透露。鉴于减排形势的严峻,有关专家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拐点”之说仍需要慎重。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两项主要污染物即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硫确定为约束性减排指标,并明确规定到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削减10%。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指两项指标具有法律效力。
“十一五”规划确立的这一目标,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就遭遇到挑战。在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情况下,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比2005年增长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2005年增长1%。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不降反升。
2006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不降反升再加上国家“十五”规划两项主要污染减排目标也未完成,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强调各地对节能减排实施一票否决,并与各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同时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这些政策实施后,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无论是单位GDP能耗还是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首次出现下降。2008年上半年“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两项指标继续保持下降。在2007年,“双下降”出现后,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国家节能减排形势发生了逆转,“拐点”出现。
潘岳表示,目前,“十一五”已经过半,但减排目标的完成并未过半,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延续,环保部门将肩负重任。
2008年12月,发改委在发布“十一五”规划中期报告时明确指出,减排指标完成不足三分之一。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发布这一信息时透露,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出现双下降,分别比2006年下降4.7%和3.2%。但与规划目标相比,两个指标进展仍相对滞后,两年完成了规划目标内的有32%和22%。
为此,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资深专家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整体上讲,全国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仅凭一年两年完成了规划目标就称“拐点”再现,可能过于草率?他认为,不说节能减排形势本身严峻,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给节能减排工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要慎言“拐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