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一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呼吁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健康重庆”的同时,高度关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影响政府行政效能和导致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
(见1月7日《重庆晨报》)
提案所依据的是《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公务员常受累于五种特殊的职业心理问题:抑郁、工作倦怠、机关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期待和人格冲突。或许报告显示的心理问题的确存在于公务员群体之中,但问题是,难道这些心理问题只是公务员有?更进一步的疑问是,公务员常受累于职业心理问题,就是导致其职务犯罪的原因?
照此推理下去,在这个生活压力日益严重的时代,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特殊的职业心理问题为由,申请“特殊的心理干预”?我不敢说上面提到的心理问题不是公务员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但公务员旱涝保收的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的职业保障,足以让其他职业望其项背,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时不时受到减薪、裁员等威胁的其他职业群体,心理会更加脆弱,心理问题也会更加严重。是不是他们也会由此而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
即便不进行横向的职业比较,仅就公务员群体本身而言,将心理问题和公务员腐败扯在一起,怎么看都牵强附会。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不健康的职场环境所致,比如,一些人为争权夺利而累,为熟悉和适应潜规则而累,为决胜于工作成绩之外而累……
提案者提到重庆市去年因贪污受贿有7位厅级官员落马的事实,认为他们之所以从当初想做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官堕落到罪犯,是因为心理发生了偏差。但事实上,心理偏差甚至扭曲和腐败堕落并非因果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再加之制度约束乏力,不断膨胀的欲望就可能使他们走上职务犯罪之路。
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对公务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不可谓不多,正面的如天天讲的反腐倡廉,反面的如以落马官员为例进行的警示教育。但仅靠这样的教育和警示,还是遏制不住某些人膨胀的私欲。
如何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应从根治他们所处的职场生态环境开始。对腐败堕落的防范,最根本的办法不是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关注,而是以严密的制度编织法治之网。(志灵)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