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系博士 马光远 |
【在现场:探访教育部《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
解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规划纲要的建议收集小组正在工作。
教育部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负责人冯杰:我们意见收集组的工作流程先是从教育部门门户网站,还有公布的电子信箱以及各大新闻媒体,还有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主要是这四个渠道来搜集意见,从这儿开始,我们将要看到的是教育部的公共电子信箱来收集意见。
记者:现在我们看收件箱是524封邮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的?
冯杰:从1月7号发布会以后收集到的。
记者:像这样的邮件咱们怎么处理呢?
冯杰:它就是把邮件所有的内容要给复制下来,这里面内容比较繁杂,然后把跟教育相关的内容按照我们制定的36个征集意见的分析进行分类,摘编出来。
教育部《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工作人员: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它可能先把一些初步的,有多少先放上去,那么我会做一个整理,可能关于这一点,大家看到现在有一二十个人正在提这个问题。
记者:现在主要的意见,提的方向在什么方面?
冯杰:意见集中反映在教育公平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教育质量和学习负担问题,教育队伍建设问题。
记者:教育公平问题是指什么呢?
冯杰:教育资源分配。
记者:对这些方面的?
冯杰:入学的问题,受教育机会的问题,受教育机会是不是公平,教育过程是不是公平,教育结果是否公平。
记者:特别的尖锐或者激烈,咱们会给它减掉?
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 工作人员:没有关系,这是他自己的观点,我们不会做这样删减,因为我觉得有些很尖锐的东西,他表达他真实的想法,对于我们国家来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有帮助,就应该很真实地反映上去。
记者:这是您觉得,还是我们这里的?
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 工作人员:我们的一个要求。
记者:要求就是不减?
规划纲要建议收集组 工作人员:对,就是把原始的,最真实的东西放在上面。
冯杰:这是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我们力求真实、全面、及时把收集到的意见报送到有关领导和有专家,所谓的真实,就是要把这个意见不经过自己的编辑,就是内容上要真实。所谓全面,就是信息我们不做删减,没有遗漏。所谓及时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报送到有关人员手里。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这个收集的现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热闹,可能因为征集的意见刚刚开始,但是怎么样让大家发表意见的积极性真的高涨起来,关键是我想两位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公众的意见真的能够被引入到将来决策制定当中吗?
杨东平:我想有这么一个程序是表现了专家和科技组的一个诚意。当然,那么大的信息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如何有效地来进行使用这些信息?可能会有很多挑战,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创造信息,实践它。
李小萌:旭明的看法呢?
王旭明:现在我觉得我们现在公开征集意见,这确实如果把它作为科学民主决策的万里长征的话,这只是第一步,第一步非常宝贵,但绝不是最后一步。我觉得确实需要很多做解释性的工作,现在我特别需要参与这项政策决策,以及有关的官员能够更多地走出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项规划等等若干的问题,使我们更多的参与者能够目标更明确,方法更得当,思路也更清晰。
李小萌:起步意义很重大,但很多事情还在摸索当中,今天节目我们在场外还有两位观察员,现在我首先要连线的是马光远博士,马博士您好。
马光远:您好,小萌。
李小萌:对于这个规划纲要,对于向公众征求意见,你什么样的预期或者意见吗?
马光远:我看了刚才两位专家讲到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那么我作为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人,我觉得在我们国家快六十年来,在所有的公共政策领导这都是第一次。在一个重大的决策形成之前,那么首先来公开征求意见,确实是第一次。所以我感觉这个意义非常重大,那么既然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这么一个重大事项,我觉得应该首先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比如说每一步征求意见,那么对每一个意见处理要慎重。第二点,在每一个阶段的意见,让大家都有一个回应。比如说刚才王先生讲,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那么形成的意见本身及时向观众反馈,向大家反馈。那么让大家感觉到我的意见得到了重视,那么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让大家看到以后,有一个展放,有一个互动,最后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