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10年,中山政府历经四轮“自我革命”
今年推进实施大部门体制
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必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办事制度于背后支撑。从1999年起,中山经济发展步入新一轮快车道,中山行政制度改革也由此起步。
十年来,通过四轮改革,全市审批事项从原有的1404项削减为463项,减幅近七成,市一级设定的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同时,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在线系统,实现全市53个部门634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全面上网,41个部门512个审批事项实现网上流转办理。
中山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然走在全省前列。《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市开展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中山政府也指出,以此为契机,将推动中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更深的层面拓展。
改革源于阵痛
2007年7月,中山各职能部门的官员云集一堂,召开一场千人大会,中山“行政效率提速工程”由此启幕。“只要有利于中山发展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中山市长李启红对与会的官员们说道。
对中山行政体制改革而言,这是一场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会议。在此后的2008年,中山创新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成为省政府批准全省五项重点项目试点改革工作之一。而在2007年以前,中山改革行政模式,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已走过将近10年。
为什么要改革?这起源于一场阵痛。上世纪90年代末,中山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变革,意味着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要随之转变。1998年,中山出台《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中山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也有退”。这12个字可理解为:政府在宏观管理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上有所作为,同时,在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投资主体地位,有所不为。
中山政府的角色由“运动员”向“服务员”转变,着力提高行政效率,由此起步。
提高行政效率的核心环节,便是行政审批改革。2000年9月,中山开始了第一轮行政审批改革。紧接着,2002年3月、2003年8月、2007年9月,中山先后经历了四轮行政审批改革。全市审批事项由1404项减少到463项,减幅近七成。
政府就在身边
“效率就是责任,效率就是形象。”中山市委书记陈根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提高行政效率,扮演好“服务生”角色,已是中山政府之共识。
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中山也加快推进电子审批建设步伐。目前,全市53个部门634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已实现全面上网,41个部门512个审批事项实现网上流转办理。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商业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50个工作日、335个工作日压缩到148个工作日和118个工作日,网上审批时限由原来的平均18.1天压缩至3天。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总结认为,中山提高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第一,所有事项阳光审批,推动“一站式”、“窗口式”审批,实行所有事项全部上网审批;第二,推行首办负责制,规定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第三,实行限时办结制,各部门按照尽可能减少办结时间的原则,设定本单位有关事项办理的时限;第四,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减少职能交叉、权力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第五,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文件,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由行政审批改革开始,中山行政改革已向更宽领域拓展。从开通网上投诉中心、“市长专邮”、“市长信箱”,到开通行政服务热线等,市民时刻都能感受到政府就在自己身边。
李华炎项俊波
部门范例
◎中山海关
建设“阳光海关”、推行“7天服务、24小时预约通关”、推广“电子化手册”、推行“一站式”通关模式……中山海关有关负责人在记者面前如数家珍。2001年以来,该关区逐步推行了系列办事制度改革,几乎从未止步。
2006年3月,中山海关成立第一个“通关事务协调中心”。该“中心”是专门为解决企业通关疑难、统一办理现场审批项目、提高通关效率而专门成立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自从2001年实施关务公开以来,中山关区的通关效率大大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到全国海关前列。
◎中山公安局
从1999年起,中山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就设立了专门网页,市民足不出门,通过互联网就能查询到申请审批进度、审批结果等诸多业务,还能办理治安、户政、出入境、车管、网监、消防等6类公安行政管理业务。记者在该局看到,多项业务办理都已实现自动智能化。例如办理出入境证件,所有程序只需在一台机器上进行,只需1分钟就能完成整个流程。
十年启示录
自古以来,任何一次改革都非易事。“建设效率政府甚至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难度还大”,谢鹏飞指出,要提高效率,就意味着精简机构,减少环节,下放权力,要打破已有的行为习惯和既得利益。例如审批制度的阳光化、公开化,就意味着行政权力受到了制约和监督,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
“中山行政提速,不是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某个流程的小修小补,而是覆盖整个行政体制改革。”谢鹏飞指出,中山紧紧抓住审批制度这一核心环节开展创新,推动其他环节的流程再造。“中山建设效率型政府,其实质也是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家看来,中山行政体制的改革,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施政理念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今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市开展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在中山发改局局长黄桂光看来,这是一个契机,必将会推动中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更深的层面拓展。
黄桂光表示,今年,除了继续做好省“创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效率”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畅通政府与群众双向沟通渠道外,中山还将抓住国家赋予珠三角更大自主权的机遇,结合中山实际及早谋划一批改革试点项目,找准突破口争取先行先试。据透露,今年中山将一方面实施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另一方面发展社会组织,健全社区、村(居)服务管理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