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售票信息公开透明缓不得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运来临,又见春运期间普通旅客的种种烦恼,甚至辛酸。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针对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最高层围绕民众买票难题作出批示,再次说明民生无小事。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春运,也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情。根据铁路部门的估算,今年春运自1月11日起至2月19日止,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预计铁路系统将发送旅客1.88亿人次。如此庞大的人群,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空间的转移,确实是一个艰巨而浩大的工程。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全家团圆的意义非同寻常。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越来越多元,不过,传统的春节文化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曾有一段时间,由于在一些地方规定“禁放”鞭炮等,年味似乎淡了不少。但近几年里,鞭炮“禁放”之类的规定逐渐松动,春节的味道越发浓郁。国人对这个节日的看重程度,可谓水涨船高。
历史地看,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是老问题。比之航空、公路、水运等,铁路无疑是最主流、运力最大,也最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运输方式。在一个很短的时段内,当探亲流、学生流、务工返乡流等多类流动人群出现严重叠加,铁路的运力明显呈现出不足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春运“一票难求”,是运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所致。
为解决春运难题,包括铁路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一直都在想办法。本质上,要改善供求关系,就是需要加紧铁路建设,有效提升运力。当运力达到一定的节点时,车票将不再是稀缺资源,并可根据节日和非节日期间进行运力上的机动投放,这样既可顾及到运输部门的成本,也能满足急切返乡的人们与家人团圆的期盼。
但是,铁路的建设任务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一票难求”的难题是当下的,是现实的。有学者因此曾建议,不妨利用价格杠杆来约束——既然资源是稀缺的,通过价格手段来分配车票相对较为公平。不过,以往春运票价上浮的政策,并没起到效果。民众回家团圆的需求是“刚性”的,有限的价格浮动无济于事,只是成全铁路部门的效益。于是,舆论批评声四起,春运期间票价上浮的政策最终以取消来收尾。
事实上,多数国人对于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现状,还是能够理解的。“一票难求”之所以引发了不少的民怨,症结在于原本稀缺的车票在分配环节上不够公平、铁路部门售票工作不够透明、黄牛在铁路警方严厉打击之下依旧猖獗,以及铁路系统内部可能有人与黄牛相互勾结,借此寻租等。
分配环节的不够公正,意指比之依靠排队买票的普通民众,一些旅行机构、一些强势部门等提前分掉比例甚大的票源——这种情形多年来一直被诟病,但一直也未得到明显改变。铁路部门售票工作不够透明,自然也包括了在初始分配环节票源就被相关利益部门分走的问题,还包括在出票环节中,由于外人无从得到透明的信息,若内部有人与黄牛合作,就无法受到来自外部的监督。
针对这样的状况,很多人提议火车售票也应效仿飞机售票,实行实名制。实名制的好处,可以增强出票环节的公开与公平性。但铁路部门一直认为,目前条件还不具备,比如增加大量程序性工作,车站人流更难以分流,等等。诚然,在目前情况下,火车售票是否适合实名制,的确可以再商榷,不过,在信息公开与透明方面,铁路部门的工作需要做得更完善些。否则,面对社会针对铁路系统内部人参与倒票的质疑,又如何能够得到澄清呢?如果在购买火车票这样的事情上,权力群体也会占有分配上的优越性,那么这个社会如何实现和谐呢?
因此,铁路部门确实需要开动脑筋,将售票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工作做好,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的智慧,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应用于工作中,以“化解矛盾”,服务好奔波在路上的旅客。一句话,铁路的基础建设可以按照计划渐进推进,但信息公开、透明的任务却是事不宜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