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为什么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所有社区都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详和的生活共同体,那么全社会必定是一个和谐、团结、稳定的社会。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建设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都对加强社区建设问题作过阐述。
《决定》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学习领会《决定》的这一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第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要求看,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为不论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是管理民主等,都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乡风文明为例,这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任何一个社区,不管居住、生活在该社区的成员们收入多么高、在物质上多么富有,但如果科学文明素质不高,迷信、愚昧大行其道,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甚至视同陌路、互相猜忌,那么这个社区肯定不是一个文明详和的社区。而要建设文明详和的农村社区,必然要求对广大村民进行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帮助他们进一步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他们发扬光大互敬互爱、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而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和内容。
第二,这是服务广大农村居民的需要。目前农村社区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大不相同,农户已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单元,农民成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社区已经成为一个集生产单元、生活单元、文化单元于一身的综合体。在全国几百万个农村社区中,居住、生活着占我国总人口55%以上的7亿多农村居民(据有关专家预测,即使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届时仍将有6亿多人口居住、生活在农村)。这一巨大群体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文化学习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社区。如果农村社区的相关设施条件不具备或较差,必然影响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事实上,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社区的软硬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热切希望能有像城镇社区那样的平展硬化的街道、统一处理垃圾的地方、使用便利的供水和排水设施、可以娱乐和学习的公共场所,看病方便的村卫生室,能够收看到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些都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确实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一项重大措施。各地特别是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方式,合理整合资源,引导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等服务进入农村社区,逐步建立有效覆盖、有序参与的农村基层服务网络。
第三,这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农村既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居住、生活的地方,那么其在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那样:“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所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