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主脉南边,有一个叫麻城的地方,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南接长江北岸平原是个多丘陵、山地的小县,版图面积3599平方公里。麻城历史悠久,7000多年前即已开发,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因吴楚在此大战(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
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设县并正式命名麻城,属黄州府,唐宋以后历代相袭至今。1986年撤县设市,仍属黄冈市辖。麻城历史名人名地众多,有三国魏尚书仆射毛玠、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名贤阎伯屿,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隐士陈季常经常相聚的遗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合”芝佛书院”。麻城还是明代吏部尚书李长庚、兵部尚书刘天和、徐寿辉,义军太师邹普胜、张献忠,义军兵部尚书用文江的故里。
麻城自古自然资源一直非常丰富。有耕地100余万亩,林地近300万亩,水域45万亩。地表水、地下水储量20多亿立方米,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玄武岩、大理、硅、玉等矿储量很大。还有金、银、铜、钛铁、镜铁、磁铁、赤铁等矿。野生动物有一百多种,珍稀动物有北豹、梅花鹿、野猪、水獭、草狐、娃娃鱼、断板龟、银环蛇等。植物千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珍贵中药如蔓荆子、天麻、杜仲等等。
这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
即便这样,这个美丽的地方也没有逃脱世事变幻带来的厄运。连年烽火,把这块土地摧残得千疮百孔、穷困潦倒。
麻城不再那么富庶,不再那么迷人,不再让麻城人引以自豪和骄傲。
就在麻城县城北移60多里地一个群山坳里,住着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小村大部分人家都姓杨,因住在高山顶上的一个山坳里,故得名叫杨家高山村。
杨家高山村四面环山,山中树林茂盛,山坳面积不大,接近15平方公里,100多亩土地,全村100多号人全靠这土地里的收成维持生活。但大部分土地都被村子里富裕人家占有,多数人家都没有田地,或只有很少的一块地,因此,村子里多数人家是靠给富农家打工度日。别看杨家高山村多数人家都姓杨,而且几户富农也姓杨,但杨姓富农却没有丝毫一家人的亲情,更没有一丝同情心,对待杨姓家的贫雇农民照样剥削敲诈。村子里的贫雇农民们受尽了他们的欺凌和压迫。
村子中间有一个不大的水塘,全村人就靠这水塘里的水生活。然而,欺压到顶的几户富裕人家,硬是说这水塘是老天爷专为他们挖掘的,水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贫雇农们想用水,必须得到他们的允许,要么给他们白干一天活,要么要交银子、谷子才能到池塘里挑水,否则要受到老天爷的惩罚。多年来,村民们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得罪所谓的老天爷,可是,他们连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又如何去有银子买水吃。他们只得靠天,天下雨了,他们就把家里所有能积水的东西统统拿出来,然后,把水蓄起来,慢慢地用。有时,老天实在不赐雨给他们了,他们就会下山去,到一个10多里外的山脚下,去挑一条经过此处的叫麓河的小河的水。一担水,来回得走十多公里山路。杨家高山村贫雇农民们在死亡线上,艰难地度着日子。
在杨家高山村,住着村里的一户最穷的人家,家主叫杨大炎,妻子张幼芝,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双方父母早亡,夫妻俩相依为命,耕种着不到两亩地的薄田。由于离村子远,而且富裕人家又霸占着村里仅有的池塘。无奈,杨家一切都是靠天收、靠天吃、靠天生活。尽管夫妻俩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可到头来还是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心事忡忡、愁容满脸。杨家是村里非常贫困的人家之一。
杨大炎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汉,为人诚实厚道,待人热情大方,肯帮助人,村里只要有哪个穷人家需要他帮忙,他总是二话不说,放下自家的活不干,先去帮助别人,所以,在村里,杨大炎人缘非常好,即使地主富农也在心里对他的为人敬重三分。妻子张幼芝是本村的一个农户人家女儿,自小也是苦难深重,懂得体贴人、照顾人,是个善良、温柔、贤惠、聪颖的姑娘。她父母之所以把她嫁给杨大炎,正是看上杨大炎忠实厚道、勤快明事理,且在村子里有人缘的一面。
小夫妻俩婚后恩恩爱爱、男耕女织,自从有了一个女儿之后,两口子虽然日子过得苦些但也甜甜蜜蜜、恩爱有加。日子就这样在一天天的苦难中熬过,在一天天的温馨中走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1913年农历五月初九,日子像往常一样,杨大炎一大早就悄悄地起了床,他不想惊醒还在梦中的妻子。妻子怀孕快足月了,可她却不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在家里休息一天。家里穷,有什么办法呢?一天不劳作,就有可能断炊,没吃的。杨大炎每天从早到晚披星戴月,不是忙田里的事,就是给人当雇工,家里的事根本忙不过来,而这些只能依靠张幼芝来干了,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女儿时不时地需要吃的喝的。妻子太劳累了,应该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杨大炎望着睡梦中的妻子,心里头掠过一丝丝的快意。他多么盼望着这次妻子能给自己生个儿子,杨家香火需要有人继承,田地里的农活需要有人去干。儿子在农村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支柱,是农家人的希望。杨大炎懂这些,虽然没有文化,不识字,但他知道,生儿生女是老天爷命中注定的,不能全怪妻子,所以,当第一个女儿生下来后,他对妻子还是那么恩爱。这次,他同样没对妻子有太高的要求,尽管他心里面确实想要个儿子。
连着几天,杨大炎都早早起床。妻子要临产了,家里面什么也没有,一个铜板子都拿不出来,生女儿时就是因为家里穷,妻子吃不上好的,喝不上好的,连起码的鲫鱼汤都喝不上,妻子奶水跟不上,使女儿至今3岁了,身体还是非常地虚弱。这次,杨大炎想无论如何也要让妻子喝上鲫鱼汤。这不,他早出晚归,就是到大山里去多砍几担柴,然后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挣些钱留着妻子生产时用。
杨大炎抬脚离开妻子床前,刚把房门带上就听妻子在后面说话了:
“大炎,你别太累了,你可是我们全家的顶粱柱呵。”
杨大炎一听,转过身来又回到妻子床前。他用手轻轻捋了捋妻子的刘海,说:
“不打紧,我身体棒着呢,瞧你倒要是小心点啰。”杨大炎继续关心道。
“快了吧?”
“嗯,估计就这几天。”
“那要不要先把村里的杨婆婆喊来看看。”杨婆婆是村里的接生婆,几十户人家的生儿育女事都找她。她已经为村里的几十个孩子接生过。
“好,今一大早肚子还痛了一下。”张幼芝惦挂着丈夫:”那你也早去早回。”
杨大炎匆匆把家里收拾了一下,带上门,就直奔山下村子里杨婆婆的家。
“咚--咚咚--咚”杨大炎轻轻地敲着门。
“谁呀?—”屋里人问,有点像杨婆婆。
“我—大炎。”杨大炎小声地回答,他怕声音太大,把用围邻居吵醒。
门”吱—”地一声开了,果真是杨婆婆。她见是杨大炎,不等杨大炎开门,就问道:”是不是媳妇快生了?”
杨大炎点点头,说:
“估计就这两天,今天想请婆婆帮忙去看看,”杨大炎有点急的样子:”我还想今天去打点柴卖,幼芝就烦婆婆给看着点。”
“行啦,大炎,你去,”杨婆婆对大炎的为人非常赞赏,立马答应大炎的要求:”我吃完饭就去。”
这一天,杨大炎就觉得什么都特顺。从杨婆婆家出来到山里面,很快就打了一担柴,到了集市上,没一会儿,柴便卖了一个好价钱,他高兴地花了3文钱,给妻子和女儿买了半斤猪肉,就急匆匆地往回里赶。
还没到家,老远地就听见家里面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杨大炎又惊又喜,喜的是孩子终于降临人世了,杨家又添人丁了,惊的是不知孩子他妈可好,是否安然无恙?一想到这,杨大炎身体不由得一紧,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似一阵风,蹿到家中。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