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表示: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新社发史利 摄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国家统计局新科局长从经济数据获取信心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去年九月才走马上任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成为中外传媒聚焦的对象。而每一个数据的发布,以及背后的内涵,自然也逃不过媒体的法眼。
记者感受最深的,不是中国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去年GDP仍取得百分之九的增长,经济总量并一举突破三十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的骄人成绩,而是他从经济数据中获取的对中国、对今年经济成长的信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先后经历了几场突如其来的大灾,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蔓延和持续,但中国挺过来了,并向世人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不过,对于今年“保八”攻坚战,海内外各界还是看法纷纭。而马建堂则坚定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朋友们,我对二00九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应该说,这底气来自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了解,来自中国政府和国人对没有画下休止符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而审慎的应对。
马建堂说,信心首先来自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他特别提出,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是创新的温床。
其次,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没有变。马建堂认为,城镇化、工业化,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很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民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在加快前进。不期而来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这个基本需求,并将仍然推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强劲发展。
第三,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马建堂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步,中国的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有七八亿的劳动力,有二十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马建堂还提到对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能力、政策有信心。他指出,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条,也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而且已经在十二月份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这些积极变化,包括货币政策、投资、消费、出口、工业生产方方面面。如去年十二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M1)止跌回升,十二月当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七千七百一十八亿元,同比多增七千二百三十三亿元,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开始显现积极的效果。
十二月份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消费,实际增长在加快。特别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反弹,环球金融服务集团近日发布了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从去年三季度的八十八上升到四季度的一百零三。进出口的陡降趋势在十二月份得到初步遏制。
对于这些积极变化,究竟是苗头性的,还是趋势性的,能不能持续?马建堂认为,尚需认真观察。但他用诗化语言说:“这些积极的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很有可能就是黎明前的点点霞光,也很有可能就是燎原之火形成前的星星火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但是,只要葆有信心,应对有方,加上囊中有粮,手中有钱,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一定能够达致。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