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新形势,一些劳务输出地没有把返乡的农民工当包袱,而是看作有技术、有知识的人力资源财富。不少地方及时调整、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工再就业牵线搭桥,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的培训充电提供服务,使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寒冬”变成了“暖冬”,新型“冬闲”成为“冬忙”。
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
政府牵线搭桥,农民工重捧“饭碗”。 前不久,37岁的重庆合川区双槐镇鹰岩村村民谭万炳,在与镇上永胜建筑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始在这家公司务工。谭万炳曾在深圳一家家具厂打工。去年11月,他所在的公司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无奈之下,谭万炳不得不提前返乡。
谭万炳说:“真没想到,在沿海失了业,在家乡竟找到了新"饭碗"。”在合川区,已有2000多名像谭万炳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在区政府为返乡农民工编织的就业保障网的帮助下,度过“就业寒冬”。
帮扶农民工就业,首先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不少地区建立起农民工回流监测制度,进行动态监控。陕西省在劳务输出重点地区的4个市、8个县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要求各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
针对农民工的具体特点,各地纷纷展开特色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工再就业。从2008年11月开始,贵阳市开展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百日活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贵阳火车站和各长途汽车站设立接待点,24小时提供咨询和服务。在贵阳市火车站广场一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帮扶返乡农民工接待点”的工作人员陈国开一边耐心地指导前来咨询的返乡农民工填写就业意向登记表,一边将手头的《贵阳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指南》分发给前来咨询就业的农民工。在陈国开的指导下,一个又一个返乡农民工填完就业意向登记表,带着政府印制的政策指南和一份新的希望离开。
在中西部地区,东部产业的转移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不少地方政府顺势引导,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同时满足了返乡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需要。仅2008年12月,江西抚州市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就举办20场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其间,400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吕坊村许云祥、山头村吴志华从广州打工回来还未进家门,获悉附近临川鼎鑫混凝土有限公司需要货车驾驶员,便来到公司应聘并被录用。
一些地方还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国外“打洋工”。近日,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东宁县举办的农民工就业招聘会,70多家对俄进出口原料加工企业和在俄中国企业为黑龙江农民工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再次就业。
政府帮扶创业,创造更多的“饭碗” 江西省万安县农民魏山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之星。前几年,他在广东等地打工。自去年以来,魏山联合当地一些返乡农民工和业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办了嘉山农庄,主要从事多元杂交猪、特种淡水鱼养殖及观光农业。2008年,嘉山农庄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700多户农户致富。魏山说:“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个办法,家乡是我们农民工创业的广阔天地。”
万安县县长王四华说,返乡农民工无论是创办、领办实体经济,还是从事工程承包、农村经纪人、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都吸引了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拉动了投资和消费,增加了财税收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西省从金融、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截至2008年9月底,全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0多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农民工累计由2003年的0.84万人上升至13.57万人,带动就业人数累计由2003年的2.07万人上升至39.91万人。
在返乡农民工增多的情况下,江西决定放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一是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实体、商业和服务业等。
为集中扶持农民工创业,各地纷纷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安徽从2008年年初开始,安排资金1.5亿元,在全省兴建10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在2008年全部完成建设,凡是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都可以在创业优惠政策的辅助下回乡创业,以此带动一大批乡邻就业,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儿就业”。
为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成本,江西省规定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业管理费、卫生费、治安费。
培训充电,帮农民工捧更好的“饭碗” 21岁的山西省临县兔坂镇王家峪村返乡农民工杜彦杰,近来一直在当地的新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计算机操作和维修培训。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当地50多名返乡农民工。“希望短期充电后,能再出去闯一闯。”杜彦杰说。事实上,在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近期以来已经出现“用工荒”。各地着力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劳动技能,不仅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而且储备了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江西省万安县上洛村村民许景英,便是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上岗的返乡农民工。她曾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前段时间,电子厂裁员,只好提前返乡。刚返乡,万安县劳动就业部门就对她进行了个人情况登记,提供了再就业培训,并积极与园区企业联系,帮助她在一家公司很快实现了再就业。许景英说:“回家乡工作的环境不错,工资收入也较高,一个月能赚到1600多块钱。”
据了解,江西省政府计划2009年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工业园区企业新招收员工的免费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至1000元。
重庆市财政专门安排了9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全市计划培训3.2万人,对留下来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有资金、技术、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对愿在家务农的农民工,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围绕市内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开展定单、定向、定点培训。一些地方积极创新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方式。四川省成都市从2009年1月4日起,返乡农民工可申请领取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券,就业培训券采取实名制发放管理,不得转让使用,每人限领一次。持就业培训券人员可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
当地政府部门预计这次就业培训券惠及的返乡农民工约为10万人,培训后的就业率将达到60%以上。此举对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徐旭忠马姝瑞 李兴文)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