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28日电(记者涂洪长)2004年和2007年,福建省先后从省、市、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出两批共9289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干部,到8941个经济相对贫困、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双薄弱”村,担任为期三年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
四年来,近万名驻村干部积极作为,与上下各部门互动联动,成为当地农村
扶贫致富的有力推手。
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张晓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业农村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未消除。要改变一些农村地区积贫积弱的现象,必须解决当前农村工作的领导体系断层这一根本性问题。党员干部驻村工作是“三农”发展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2004年7月,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干部黄礼开响应下派号召,出任泉州市德化县南埕镇连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他两次从家中拿出共计10万元垫付连山村扶贫工程款,经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养殖和搞活山林经济,在短短的3年中,连山村村民人均收入由扶贫前的1900元提高到4890元,村财收入由扶贫前的1.8万元提高到8万多元。
黄礼开说,党员干部驻村展开扶贫工作,既改变了老百姓对干部的看法,也改变了党员干部对农村的看法。通过实打实的工作,自己和落后山区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血肉联系。为此,在结束了第一轮下派工作之后,黄礼开主动请求再次驻村。
据统计,实施驻村工作4年来,福建省、市、县、乡各级共投入给这些驻点村帮扶资金60.25亿元,已完成投资59.49亿元,8941个驻点村新建硬化道路1.85万公里,新修或修复引水灌溉渠道1.02万公里,新增照明用电覆盖人口65.947万人、有线电视覆盖人口142.57万人、安全饮用水覆盖人口213.73万人,新建沼气池5.41万个,使驻点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