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极昆仑站(1月18日摄)。至当地时间1月19日,南极昆仑站主建筑四面墙体维护板已安装完毕,开始进行顶板安装。新华社发
新华网上海1月29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南极“冰盖之巅”,中国南极首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成功建立,中国从此形成“一船四站”的科学考察体系。
在北极,中国科学家发展了北冰洋海洋学观测新技术,研制了极区水文气象卫星跟踪浮标、水下机器人、海洋潜标、海冰精细观测等新技术,并应用于海洋观测,获取了重要科学数据;北极的气候变化研究则揭示了北冰洋海冰快速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变化的可预测性,改进了现有的冰-海耦合气候模式。
中国还建立了极地环境监测体系,以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船为观测平台,开展了大气、海洋、冰川、地球物理、空间环境等长期观测,建立了极地科学数据和标本样品的共享平台。
在2007-2009年的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南极PANDA科学考察计划、北冰洋科学考察计划、公众参与和宣传计划、国际合作计划以及数据和信息共享计划。其中PANDA计划被列入了IPY国际核心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局还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极地考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国极地考察的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