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过节、培训和创业——中国返乡农民工别样过新年 记者 苑坚 蔡敏 张兴军
农历正月初四,在四川省广安市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广东返乡的农民工刘翠花,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嫁接黄瓜苗。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每月可以为她带来1000元的收入。
去年10月底,刘翠花务工的广东一家服装厂倒闭。返回家乡广安市广安区观塘镇望坝村后,她参加了当地政府的劳务和扶贫等部门组织的蔬菜种植免费技能培训,刚过春节她就被蔬菜种植业主聘为技术工人。
在中国像刘翠花这样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约有1.3亿人,他们大多会在春节期间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而在今年春节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工作岗位。
为应对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从春节前就开始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仅刘翠花所在的广安区,就有超过5000名返乡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
四川去年输出农民工1800万人,是中国第一劳务大省,但去年9月至今约有150万人失去了在省外的工作。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说,经过技能培训,其中103万人已重新实现就业,今年省级财政安排8000万元用于培训农民工,比去年增加了3500万元。
在另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从去年10月起,对返乡农民工的转岗技能培训也全面展开。培训内容既包括缝纫、烹饪、机械加工、美容美发、电脑应用等技能,同时也包括法律维权知识和进城务工常识等。
由于培训全部免费,而且采用随时报名随时学习的灵活方式,很受返乡农民工欢迎。
37岁的河南农民刘金钢这两天正在老家忙着平整场地,筹划开办一个小型养猪场。虽然他报名参加的免费培训是烹饪,但他已经决定自己创业。
这位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的农民从1992年起就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做过建筑工、织过毛衣,还在废品回收站干过装卸工。
两年前,刘金钢来到福州市的一家大型养猪场,成了一名月薪1600元的饲养员,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10月3日拿到最后一份工资后,刘金钢和同在福州打工的妻子一起回到了家中。
“虽然是过年,但我年前年后都在为猪场的事情忙活,几乎没闲着,还需要个把月猪场就能建起来了。先引进10头母猪,慢慢发展。”刘金钢说,这些年打工虽然挣了些钱,可都是靠出笨力,没什么技术活。就是没有金融危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除组织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外,许多省份还针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愿望,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安徽省日前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行列,并成倍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额度。
20岁出头的安徽芜湖市繁昌县农民赵燕去年底也失去了在城里的工作,然而仅仅两三个月后,这位年轻的中国农民就开始筹备起自己的种植场了。
春节前夕,赵燕参加了省里举办的蘑菇种植培训。今年春节,她在和亲人欢庆之余,还忙着在网上浏览更多蘑菇种植大户的经验。
“盖多少茅草、铺多少肥料才能建起一个成本最低、产量又大的蘑菇大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赵燕说,“掌握一技之长,有了政府贷款,我相信未来会好起来。”
而年届四十的安徽农民王洪来也没闲着——他是带领四五十个农民工在南京浦口区打工的“工头儿”。春节期间,他基本没有预备年货,而是到处参加返乡创业政策宣传会,生怕漏掉了一点儿对创业有用的信息。
“今年春节我一回到家,就听说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有创业园、有优惠政策。”王洪来说,“我在南京干活儿的厂子生产的是大砖,本地还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一些建筑要用到大砖只能从南京运过来,运费高昂。我琢磨着回家乡办一个自己的砖厂。”
安徽省劳动保障部门称,目前该省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经在春节前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突破当前农民工就业“瓶颈”、保持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个省将继续加大对农民工创业支持力度,预计2年内将建成300个类似的农民工创业“孵化器”。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表示:“技能培训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创业能起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理由相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农民工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