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时节,一位地方领导下乡与村民座谈,村民纷纷敞开心扉“诉苦”:用的电比城里人还贵;村道没修好影响出入;种的花卉因为没有集散点卖不出去;村里的五保户去世,殡葬所还要收火化费……他一一回应,并责成随行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在一些人眼里,这些百姓身边事似乎是琐事、小事,是具体某个村、甚至是某个家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属于“个案”,用不着领导干部“亲自”过问。也许正因如此,有些领导下基层,习惯讲形势,谈政策,描远景,而对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或者不愿听,不予回应,或者笼统表示“回去研究”,使下基层变成官说民听、发号施令。有些干部还认为领导就是管大事,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属基层部门的职责。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关键是解决民众切身问题。群众提出的困难,正是他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有时甚至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逾越的“坎”,急需有人帮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对干部作风的认知,对领导干部形象,也正是建立在能否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上。对领导干部来说,促成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苦民之所苦,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对民生问题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不因事小而不顾,通过一个个具体困难的解决,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华社南宁1月31日电/记者梁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