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0-20 00:5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既给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也使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要从多渠道、多角度,动用各种力量,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社会工程来解决。
一、从制度的制定上看,通过公正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来消解关乎民生领域市场化的弊端。 市场经济在最关乎民生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介入,因缺乏相应的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措施,从而使政府在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事关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的民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中,其管理和服务的角色逐步淡化,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被削弱。和谐社会,民生为先;改善民生,制度先行。我们可以通过必要而合理的政策规范和制度安排,把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首先,思想上必须从过去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上彻底转变过来。对于改善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制度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我们的政策制定和制度改革在立足点上,必须强化民生意识;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有助于民生改善。其次,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必须尊重公正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学常识告诉我们,社会政策和制度要以公正为理念。因此,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能只考虑少数人或特殊集团的利益,却不顾及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这就决定了在政策、制度的设计安排上不仅要有广泛的“覆盖性”,还必须有相应的“济弱性”。
二、从制度的执行上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对民生的改善,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 只有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才会关注民生,才会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一个有服务理念的人民公仆,才会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总量、外汇储备以及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已经为改善民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涉及民生领域的制度的日益健全,对制度的执行就成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制度的执行主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思想,重视人的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要改变过去那种“全能政府”“权力政府”和“管制政府”的角色定位,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目标。要不断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完善决策问责制度、有效遏制贪污腐败行为,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将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到政治的高度。同时,为了保证民生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要改变单纯以GDP的增长和企业利润等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应更加重视社情民意等社会指标。
三、从制度的完善上,通过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民生的制度安排不可能一劳永逸,制度的完善是它顺利实施的保证。尤其是在当前解决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问题时,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安排,存在着一定的非理性倾向,突出的表现就是部门主导作用。特别是这一政策或措施牵扯到相关部门利益的时候,或者是这种改革威胁到部门利益的时候,各部门之间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使得政策制度的制定不是服从于大众的公共利益,而是演变成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或利益共享。为了避免、遏止这种情况,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决策,而且要实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决策、执行、监督四个环节,既环环相扣又相对分离。决策的民主化要求不同社会阶层能有序参与决策。当利益受损时,有畅通而有效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矛盾的尖锐期。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各种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诉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无阻,是疏导社会不满情绪的“疏通器”,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安全网”。因而,必须加以高度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事关人民群众基本民生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决策听证制度,保障公众的参与权;通过公开政务信息,让老百姓及时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通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利益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平等机会。
四、从制度的落实上,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制度落实不折不扣。 除了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外,还要建立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公民个人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在监督体系上做到“疏而不漏”。在责任追究上,把事后惩戒和事前预防结合起来,着力强化事前预防机制,以确保好制度能产生好结果。
田志杰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生、运城学院师范分院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