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不足产品不多补贴难拿 “家电下乡”武汉“慢半拍”
本报讯(记者杨菁 韩玮 实习生杨帆 朱琳)2月1日起,“家电下乡”政策推广到全国,各地忙着家电进村入户,如火如荼。
实际上,我省“家电下乡”在去年12月28日已正式启动,省内近30个县市家电热销,至1月31日,实现销售额逾4300万元。
武汉“家电下乡”迟迟难有动静。昨日,记者多方走访,发现武汉依然“慢半拍”。
不少农民不清楚相关政策
“家电下乡”启动超过1个月,武汉不少村民还不清楚:凭着身份证、户口本,到我市已备案的购买点,包括不少城区卖场在内,买家电能够获得补贴。
国美新华路店内,在汉口工作的江先生一行在选冰箱,他们拥有新洲区的农业户口。提起家电补贴,众人一脸茫然,“有这回事”?
吴家山工贸家电内,记者随机采访10多位购物村民。半数以上的村民没听说过“家电下乡”,高兴地围住记者,咨询起政策,希望能看到“家电下乡”相关文件。
新沟的王女士直后悔,“亏了,亏了,上个月我刚买了手机。新闻联播里说,有人买电器得补贴了,没想到我们这里也可以。村里没人通知,卖手机的店也没讲”。
据了解,这些村民偶尔看电视新闻,很少看报纸,更别提上网。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多半靠村民口耳相传。
现场可选品种少
目前,全国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显示,包括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在内的,1500多款产品已经通过申请,成为农民可选的补贴产品。武汉家电卖场,现场可选的品种却不多,农民购买不便。
吴家山工贸店,团结村村民向忠发想买台洗衣机,销售人员抱歉地说,“补贴名单还没到,您2月中旬再来看”。这里的电冰箱,只有2款属于“家电下乡”机型。
中百电器新洲店相关人员介绍,这家店从1月1日至今,已销售800多台家电下乡产品,农民需求比较旺盛。但各品牌的可选型号仅1-3款。
省商务部门介绍,为方便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在武汉和省内其他城市的城区,特意设置了卖场。不过,这些卖场似乎对此并不热情。
在苏宁唐家墩店,是网络公示的城区网点之一。店内,记者没找到“家电下乡”的宣传品。洗衣机、手机销售人员说,“那些家电要到农村网点买,我们这里没有”。
省商务厅内贸处介绍,预计,我省符合备案条件,可通过备案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可达5300家,眼下,已通过备案的仅3000家,武汉市通过备案的只有247家,“网点不足,也影响了销售进度”。
补贴迟迟拿不到
1个月前,蔡甸张先生买了一台“新星”冰箱。可到昨日,他还没拿到政府补贴。
省财政厅相关人员表示,今年,全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预计需要8000万,年前已预拨50%到各市县,武汉市638万元的补贴资金已预拨319万元,且已分解至各区。
资金“卡”在登记系统上。
村民购买家电后,需要到当地财政部门申请登记,销售网点也要将其信息登录到相关系统上,两份信息核对无误,才能拨付13%的补贴。
据了解,“家电下乡”登记系统比较复杂。从去年12月1日起,商务部门开始调试运行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全省5300多名销售网点的操作人员。“实际效果不太好”。
销售人员录入技术不熟练,服务意识较差,经销商为减少成本,又不愿聘请专业人员。在销售环节,购买者信息的录入工作进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民补贴资金的兑付。
昨日,海尔公司有关人士称,目前在武汉地区已销售几千台家电下乡产品,但仅录入了150名购买人信息。他表示,一些销售网点不懂操作,还需要集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