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出生后,如何养如何教?成了父母们的头等大事 本报记者 阙道华 摄 |
育婴师入室,小BB赢在起跑线?
这个刚刚出现在广州的家政市场新职业,尚未经实践检验,既让人期待,也让人忐忑
□经过培训专教婴儿
□市场紧缺身价不菲
□效果如何暂无成例
本报记者 郭尧 薛江华 实习生 项栋梁 通讯员 邓维真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孩子出生后应该怎么带?随着家政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市民需求的不断提高,普通保姆、月嫂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种家政市场的新职业———育婴师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广州市妇联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第一批30名育婴师在春节前毕业并通过考试。
很多“80后”,现在开始进入结婚生子期,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既无老一辈的育儿经验,又十分重视对婴儿的早期看护与教育,怎么带好孩子,成了他们头疼的问题。
目前流转于有孩子的市民家中的,多是保姆和月嫂。雇主们一般只会让保姆带岁数较大的孩子,其作用仅为陪伴与照顾孩子饮食起居;月嫂则主要是对婴儿出生后几个月的照顾。而与保姆和月嫂相比,育婴师有何优势?
育婴师“精确凑仔”
“当育婴师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怎么给宝宝做饭、配餐,怎么陪宝宝做游戏、教认字等,不同阶段要配合不同的方法。”刚拿到育婴师资格证书的王阿姨说,育婴师跟月嫂单纯照顾母婴起居不同,除了能够科学地照顾婴儿的起居饮食外,还有婴儿日常保健与护理,婴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早期教育。
王阿姨说,与两个月大的婴儿说话,能发现其小嘴一动一动的,这就是婴儿与大人之间对话的萌芽;当婴儿6~7个月时,育婴师就会带他看各种事物并告诉其名字,“这对发展婴儿的口语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而许多家长以为几个月大的婴儿听不懂大人说什么,忽略了跟婴儿的对话,就浪费了培养婴儿语言能力的好时机。
作为育婴师,王阿姨还有一种深刻的担忧,就是许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家对婴儿百般宠爱,很容易把孩子宠坏。王阿姨说,在小孩三岁前,就要开始让他学会合作、分享等情感与社会感,比如让婴儿把小玩具交给父母,然后给予鼓励,让婴儿从小就学会分享的喜悦。
家长们“各怀心思”
听起来育婴师已掌握了科学的育婴方法,但市民们认同吗?
两岁半孩子的母亲李萍,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出世后,她就辞去了电大教师的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放弃工作前,她有过帮孩子请两个“保姆”的想法,一个负责照顾家人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另一个则负责孩子的“早教”。但“实验”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效果不理想,在孩子的“家庭教师”离开后,她干脆辞职,全心教育宝宝。“如果广州两年就有育婴师的话,我也不用辞掉工作了。”李萍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替宝宝请个育婴师很“抵”。
家住天河区的广州市民姜小姐则持相反意见。姜小姐有一个不满一岁的宝宝,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和外婆“亲密接触”,六个月断了母乳后,小宝宝更是和外婆吃住在一起。结果,现在在已经快一岁的宝宝眼里外婆最大,她发起脾气来谁都不理,爸爸妈妈都别想抱一下,小家伙只认外婆。“有时候听到宝宝看着外婆发出‘妈妈妈’的声音,听着都有点嫉妒。”姜小姐表示,好在“吃醋”的对像是孩子的外婆,如果换作是一个完全不相的外人,那简直会“气炸肺”。担心亲情疏离的姜小姐只放心“自己人”来照顾宝宝,对于月嫂、保姆、育婴师她都拒不欢迎。
除了李萍和姜小姐这样旗帜鲜明的家长外,还有不少市民态度模糊,因为是初次接触或听说,他们说对育婴师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感到没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