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藏珍贵文物中的镇馆之宝全曝光
近日,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藏于廊坊博物馆
■存放于省民俗馆的青花无挡尊全国保存最好
■冯骥才曾为古版《三鱼争月》奔走呼号
人们常说,文物就是历史。
近日,随着省文物局等164家单位参与的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全省7万9千余件珍宝有了自己的“电子户口”。与此同时,全省11家重要博物馆及1家民俗馆的镇馆之宝也初次揭开神秘面纱。
对于这些镇馆之宝的价值,12家馆藏单位负责人跟商量好似的就一个词,“无价!”
长信宫灯 |
长信宫灯■省博物馆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1968年5月,保定满城县的人们遇上件大事,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施工工地中挖出了两座大型汉墓,而汉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也在专家的鉴定下成了国宝。
如今,这个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在省博物馆,并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长久以来,长信宫灯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省博物馆副馆长周筠表示,长信宫灯因刻有“长信尚浴”等65字的铭文而得名,它的灯盘可以转动,上面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可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同时,灯的各部分还可拆卸,优美轻巧的造型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厚重。
据铭文考证推测,此灯于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灯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归居住在长信宫的窦太后所有,最终又被窦太后转赠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并成为其随葬物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