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隆福寺长明灯楼■廊坊博物馆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
“雕刻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隆福寺长明灯楼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廊坊博物馆馆长吕冬梅介绍,这件长明灯楼灯柱雕饰分三部分: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之后镌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
吕冬梅表示,这件长明灯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它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又刻经文、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唐代石灯中也绝无仅有。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