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退网博弈幕后:
中移动挟TD“逼宫”成功
□本报记者 马勇
工信部下发小灵通2011年底前退网的文件曝光后,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移动获得的一次重要政策支持,同时也标志着其数年来逼宫小灵通终获成功,而筹码竟然是TD-SCDMA。
几年前已有伏笔
“小灵通退市”政策的决策时间此时作出,这让外界颇为惊讶,但业内却认为是迟早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说,早年确实有政策,要求小灵通所占有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收回。
查阅原信产部发布的一个文件《关于清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件决定清理包括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在内的频段。《通知》规定,这些核心频段使用有效期截至2002年底,期满后将无条件收回,由信产部另行分配。
但关于小灵通政策如何执行,从来就是个含糊的事情。这位专家说,当年小灵通上马就是赶上了一个历史特殊时刻,即2001年、2002年赶上原信产部更换主要领导,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又分拆成立,苦于没有业务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原信产部就默许小灵通发展,小灵通一出生便是中移动及原联通的竞争对手,因为其低廉的资费,而遭到对方的反对。但当时的小灵通频谱处于闲置状态,收回并无实际意义,因此,收回小灵通频谱的理由并不充分。小灵通由此甚至发展到鼎盛时期将近1亿用户。
挟TD获政策倾斜
在2008年,中国移动面临了一系列的不利政策。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用了这样的词语:“中国移动面对的困难前所未有”,困难之一就是一系列对中国移动不利的不对称管制措施,包括携号转网等。中国移动显然也希望政策的天平不能一边倒。
此次,为了表示全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工信部显然也是为了在政策上做平衡,对中国移动作出了倾斜,以TD需要充分频谱资源为理由,令小灵通退网。这个理由用得应该是非常巧妙和精准的,令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无法拒绝。
政策信号早已释放
知情人士透露,小灵通退网政策一事的博弈并非最近而起,尽管中国移动反对小灵通多年,但真正的转机来自去年。
去年,运营商重组政策宣布后,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对中国移动不利的不对称管制措施,包括携号转网等;另外,运营商设施共享也大大削弱了中国移动的网络优势。对此,中国移动非常不满。
去年5月,中国移动被确定为TD-SCDMA运营主体后,中国移动也提出,TD频段不够用,要收回被小灵通所占用的TD频段。
去年10月,小灵通退网的政策信息其实已开始释放。当时,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在“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表示,“小灵通所在的1880-1920MHz频段今后将用于TD网络”。
这被业界解读为中移动逼宫小灵通有了结果。人们似乎嗅到了小灵通即将寿终正寝的气息。
此后,中国移动的一些人士也在多种公开场合反复表示小灵通频段应恢复给TD,最终的结果是,工信部于最近下发文件,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而最终,中国移动用TD逼宫小灵通成功,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7000万用户何去何从
4年前,陈先生参加中国电信的“预存话费”活动,获得了一部英华达牌的小灵通,自此成为小灵通的忠实用户。今年春节期间,他还通过小灵通问候了许多亲戚朋友。然而春节刚过,电信主管部门的一纸公文,明确规定小灵通最多还有三年使用时间。和陈先生一样始料未及的,有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而三年之内,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解决方案一:转至移动网络
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电信运营商应在清理相关频段时妥善解决现有小灵通用户的转网问题。日前中国联通明确表示,正研究现有小灵通用户的转网方案,并将妥善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希望在3年内将公司3G用户发展到5000万户的规模,如果成功吸引现有小灵通用户无疑将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疑问一:手机谁来埋单?
小灵通用户转至移动网络,首先需要的就是一部手机,这笔费用将由谁承担目前还没有定论。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现在CDMA低端手机的价格也就300元左右,为了吸引用户转网,中国电信可能会实行补贴手机的政策。
疑问二:是否选择跨运营商转网?
经过电信重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成为小灵通的服务提供商。如果选择转网,现有小灵通用户是否还会选择原运营商的手机服务?在某门户网站昨日的调查中,有三成多用户选择转向中国移动的GSM网络和TD网络,只有不到三成的用户明确表示会选择留守。
疑问三:低资费水平能否延续?
价格上的优势,是小灵通在中国市场迅速走红的关键因素。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每分钟0.2元的资费标准,甚至低于大部分当前手机套餐的收费标准。如果能延续之前的低价标准,小灵通用户的转网热情应该会高涨很多。
解决方案二:自行流失
“随着手机资费的进一步优惠,部分小灵通用户会和当年的寻呼用户一样,自愿放弃现有业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灵通一直就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随着移动业务对固定业务的取代,小灵通用户的流失本来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手机资费改革在不断推进,小灵通原有的价格优势不断缩水。与此同时,随着各手机厂商进军新兴市场,手机的整体售价出现下滑。总的来看,现有用户放弃小灵通改用手机的价格门槛在不断降低,自行流失的现象已经不可避免。 (《北京商报》毛涛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