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史万春力挺组队
今年六十出头的陈巨同是老北京队的队员。
2008年4月的一天,正在北京体育记者协会办公室和朋友聊天的陈巨同遇到了前来找教练的孔德宝,当听到功夫足球的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我本身就是个武术迷,像《少林小子》《少林寺》这样的片子我都是看了无数遍的。”陈巨同说。
兴趣就是兴趣,当孔德宝提出要聘陈巨同为功夫足球队教练时,老陈还是有些犹豫。回家后,陈巨同给自己的老师史万春打了一个电话,将功夫足球的事情跟老师原原本本地介绍了一遍,史万春对陈巨同说,做这个功夫足球对足球本身并没有坏处,可以去试一下。“真没想到史老八十多岁高龄了竟然这么开明。”一提到这件事情,孔德宝总不忘感激地说一句。
5.陈巨同率队开练
就这样,陈巨同从2008年5月7日开始,带着功夫足球队训练。球队最初在燕郊的一所大学训练,后来辗转来到朝阳豆各庄乡西马各庄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最东端的西马各庄村,因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产业,被誉为京郊体育第一村。孔德宝的功夫足球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村政府答应免费给球队提供驻地和训练场地。
孔德宝说,虽然自己的球队叫功夫足球,但功夫足球队在场上绝对不允许将“功夫”用在对手身上,“我们要将功夫用在球上,而不是人上,像国家队在国际上让外人知道中国功夫,是对中国武术的一种侮辱。他们的弹跳、柔韧性和爆发力是像李铁、肇俊哲这样的‘体能型’球员所不能比的,……假以时日,功夫足球队的队员出现在国家队,甚至转会欧洲高水平俱乐部也不是梦话。”
6.功夫球技两不误
按照陈巨同的理解,功夫足球队的踢球方式不符合专业足球队的踢球标准,功夫足球队员在踢球时夹杂了许多如前空翻踢球、后空翻踢球等,表演性和观赏性更强。
功夫足球的训练与我们所熟知的足球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孔德宝创办功夫足球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原来的功夫绝对不能丢。球员每天5点30分准时起床,起后的第一项训练就是万米跑,然后是一个小时的武术基本功训练。每天8点半至11点半,由陈巨同带领球员进行3个小时的足球训练,下午则是由武术指导范紫阳带着球员们练习怎样将武术融合在足球之中。
按照孔德宝最初的想法,武术运动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就能达到一定的技战术水平。对于这一想法,老孔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因为一般的足球运动员从训练到上场比赛,需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我想找个捷径,而学武术的人,体能的训练已经到位,且吃苦耐劳,只要再学些足球技巧,把武术运用到足球上,肯定就是一条捷径,球员从训练到上场的时间即可大大缩短。”然而,这一想法在老教练陈巨同看来则显得过于天真,他认为一支功夫足球队真正成形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7.身体素质优势大
两人在理论上的分歧并不影响球队的训练,经过了三个月的填鸭式教学之后,陈巨同惊喜地发现,这些功夫小子对于足球有着很强的领悟能力,三个月竟然达到了一般小球员练7年的效果,“不说别的,单单颠球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颠八九十个。”陈巨同说。在业余时间,陈巨同还联系其他球队进行友谊赛、表演赛等,几乎场场赢。到2008年9月份,队员们已能做10到15个功夫足球动作,比如后空翻踢球、侧空翻踢球等。
之前还对功夫足球这条路存在疑问的陈巨同坚定了信心。他说:“武术运动员转型足球是完全可行的,他们的弹跳、柔韧性和爆发力是像李铁、肇俊哲这样的‘体能型’球员所不能比的,而且更让我有信心的是这帮孩子真的很能吃苦,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弥补自己在足球上的差距。假以时日,有功夫足球队员出现在国家队,甚至转会欧洲高水平俱乐部也不是梦话。”
谈到功夫足球的具体优势,陈巨同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即将要出界的球,咱们正常的运动员可能就放弃了,但是这帮功夫小子的韧带从小就拉开了,他可能一下就能救回来,还有比如现在我们处理高球一般都是用头,可在功夫足球里就不一样了,我们一个旋风腿就能形成很有威胁的攻门,你知道,腿的发力要比头好得多。”本版撰文竞报记者张鑫 本版摄影 竞报记者马森
只要喜欢,就不算苦。练足球和练武术都不轻松。现在平时打工空余时间也会自己练练,不忙的话每天带带球,武术的动作也一直没有放下,我有信心大家会重新聚到一起。 ——丁永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