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二月九日电 (记者陈伊敏)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今日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以扩大专业医疗人员队伍,帮助一万名地震伤员重新站起来。
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已过去八个多月,地震伤员的后期康复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针对地震中截肢致残伤者建立的“站起来”计划,由香港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讲座教授陈启明发起,首阶段获香港特区政府资助一千一百多万港元,不仅为地震伤员提供全面康复治疗,还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培训。
今日签署的协议将促进川港方面共同为地震伤员展开周详康复治疗,并建立科研、教学的相关交流合作,包括三年内在四川培训一千名医护人员并颁发相应的认证文凭等。
陈启明说,目前需要装义肢的地震伤员超过七千名,自成立至今,“站起来”计划已为近百名病人配上义肢和物理治疗,为超过三百名伤员提供治疗。
陈启明对记者表示,获香港政府资助、投资二亿三千万的“川港康复中心”已在四川挂牌,预计二零一一年可投入服务。而本次协议签署将加快“川港康复中心”软件方面的建设,帮助专业医护人员的队伍扩大。四川全省四十多个康复分中心将形成康复网络,进行康复培训和指导。
陈启明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积极落实这三年的培训及发展计划。他透露,目前有三位四川的康复治疗主任正在香港接受培训。
陈启明亦指出,安装义肢费用十分昂贵,下肢平均要人民币十五万左右,电子手则需要人民币二十多万。且随着少年儿童不断成长,义肢和配件也需不断调整和更新,“最大的难度在于持续地跟进和调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
今年一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的川港康复中心,是港府在内地成立的第一家康复医疗中心,也是首批香港特区援川重建二十个项目之一。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