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活动日益频繁 太空垃圾越来越多
卫星相撞可能催生太空行为准则
□晚报记者 杨美萍采访对象:马克·马特尼 美国宇航局休斯顿太空中心太空垃圾碎片研究专家
美俄两颗卫星在太空相撞后引起全世界关注。
马特尼还表示,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在轨卫星相撞事故,因此会引起各国关注,促使各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太空环境,甚至可能催生国际公认的太空行为准则。
“铱33”卫星本该自行坠毁
据马特尼了解,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的数量,所有卫星在寿命终结之前都将自行坠毁。这不管是在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常用做法。但这颗卫星却没能等到按原定计划“自杀”就被撞毁了。
马特尼说,在一般情况下,运营公司应该会监视卫星的运营环境,一旦有其它太空物体靠近就会发出警告,并采取避免相撞的措施。他说:“我不知道铱卫星公司是没有监测到俄罗斯卫星的靠近,还是忽略了这个信息。说实话,这是让我疑惑的地方。不过,预测两颗卫星是否会相撞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因此我认为,虽然卫星相撞的事情迟早会发生,但这次应该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故,几率很小,就好像中彩票一样,只不过这种彩票谁也不想中。 ”
未来卫星可能装备预警系统
马特尼还透露,NASA目前正和美国军方一起监控这次撞击产生的太空碎片,但确定碎片的具体数量和是否对会对其它卫星产生威胁需要几周的时间。
他说:“根据我们目前的观测,有极少数碎片已经接近国际空间站所在轨道高度,但是这些碎片要飞行到国际空间站附近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会继续观测,如果真的产生了威胁,我们会及时发出警告,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有危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改变空间站的轨道来避开碎片。 ”
此前,国际空间站也曾进行过多次变轨,躲避太空垃圾。但是马特尼表示,随着太空垃圾的不断增加,国际空间站以后需要变轨的频率可能增高。
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工程部航天科学处资深工程师李前鹏博士说,美俄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要在太空滞留好几年,科学家将再次热议如何避免太空飞行器碰撞事件发生。
李前鹏认为,一个值得尝试的设想是,人类将可能不得不制造更加“聪明”的卫星,即在未来的卫星上装备预警系统,使之预先发现危险并主动改变轨道,从而避免类似碰撞。
有利于催生太空行为准则
马特尼估计,这次事故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完整在轨卫星相互撞击,因此将因此所有拥有卫星的国家的注意,成为各国航空航天机构的研究案例。
随着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 1993年,由NASA、俄罗斯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发起成立了机构间太空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以加强各成员机构间的交流,共同控制空间碎片的产生,保护空间环境。
马特尼说:“目前,IADC只是从技术上提醒各国在开展航天活动时,怎样做能有利于太空环境的维护,如果不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些共识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在各国机构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但是这次事故就是给各国敲醒了警钟,可能让各国从法律法规层面对本国的航天机构进行规范,甚至有助于催生国际公认的太空行为准则。 ”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俄卫星相撞后不久,欧盟12日呼吁制定太空行为准则,规范世界各国在太空的军事和非军事活动,防止环境紧急事故和冲撞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太空成为一个冲突多发区。
|